“你去和医生说,我不出院。”老爸的音不高,话坚定。
“爸爸,小手术也有伤口。慢慢说。”
“今天不是刘主任执刀,学生做的。下台时,说手术很成功。过两天可以回家了。”
“手术成功就好!学生更仔细认真啊!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和左眼一样。刘主任在旁边,至始至终,一言不发。”
“学生做得无可挑剔,你让刘主任说什么呢?你的术后感觉,不也没有两样?”
“回家不打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住,不利恢复。我要再呆几天。”
“到家打十天胰岛素,随后你照常规口服药。不会有问题的。内分泌科主任,说得很清楚啊。”
“我不会打。”
“兽医也算医护工作者,好哇!”
“我对自己,下不去手。”
“不急,不急!你躺下休息,我先去医生办公室看看。”
估计,我前脚走出病房。老爸,立马下了床。我还在和眼科医生商量,是否需要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
“我不回去,在这里打胰岛素,血糖平稳。”
“许医生,您别介意,我父亲——老人说话直。”我尴尬地向医生表示歉意。
“老爷子,白内障手术一般第二天出院。你一定要住院,最多,多住两天,再多不行啊。控血糖的本事,我还真没有。”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老爸一间间病房“侦查”着:“你看看,床位空的多啊,我不走。”
“老爷子,今天刚手术,要好好休息。科室病区都满员的,家在本区的病人吊完盐水,回去了。回自己病房,打胰岛素,准备吃饭。”护士追跑着,劝说着。
哎!这还是我老爸吗?十天前,可不是这样。
母亲发现父亲,眼神不好,电话里悄悄告诉我。那天,给父亲配了肝药送过来。我领着父亲,就近挂了眼科的号。碰巧,市眼病防治所的医生下沉服务,检查诊断双眼白内障,左眼尤为严重——视力表最上面的E只能在0.3米处可视,建议尽快手术。
“我的右眼视力是0.3蛮好,不开刀。”老爸用家乡话嘀咕,医生听不清,继续问诊:“高血压有吗?糖尿病有吗……”
“都有。”
“空腹血糖,多少?”
“12。”
“先去内分泌科,想办法血糖稳在10以内。”
“开刀可以,我要去五官科医院。”老爸对我提要求。
“先控血糖,再手术。”
又挂了内分泌的专家号。
“老爷子,你肝不好。我不想让你多吃药。门诊手段不行啊。入院,好吧?我们院的眼科刘主任也是一把好手。血糖稳了,我负责给您联系。”
“住院啊?我要回家和老太婆商量。”
面对专家询问我的眼:“金主任,我住外区。对这边不太熟,您的固定门诊哪天?”
“周四。”
“这样吧。我先尊重父亲,回家商量一下。周四,我们再来挂您的号。”
医院到父母家,两条马路。一路上,父亲反复说,上次听我话,住院治疗,一住就是五个月;这次,不能听我的。
“好好好!我不发表意见。情况你自己对妈妈说;你儿子的电话,也你自己打。”我没有赌气,真的是叙述。
我回自己家的途中,接到弟弟电话——不能让老人做主,他会第二天上午给父亲办住院手续。
后来,入住内分泌科,老爸空腹血糖控到10以下后,又稳定了几天。转到眼科,先开左眼白内障。术后第二天,左眼视力恢复到0.6。
“医学发达呢!看东西清爽得不得了。刘主任手艺呱呱叫。”老爸竖着大拇指同病友显摆着,“市区,哪有这里方便。老太婆和女儿白天医院照顾我,晚上她们回家也能吃得可口,睡得踏实。”
叮嘱我“刘主任查房时,问问间隔几天能开右眼?”
“不着急,慢慢来。”
“你不懂。眼睛好,幸福指数高?”
好吧。您不是小孩,哄哄哪能过得去?
糖尿病,真的麻烦。大家一定要注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