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告诉我她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发现孩子撒谎,非常气愤,当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惩罚了孩子,现在在后悔和自责当中……我问她当时你气愤的是什么?她说气愤的是孩子对她撒谎,她一直对孩子都是很尊重,遇到问题都是和孩子平等沟通,孩子居然对她撒谎,我又问她撒谎会怎样?她说她就是担心孩子养成这个坏习惯,养成坏习惯会这样?孩子会经常撒谎。
其实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呢?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是不是一看见孩子犯错就进入了原始动物脑的操纵中?对孩子错误的过激反应,孩子在那个当下就做了无意识的决定,下次再犯我一定不让你发现,发现了就撒谎。孩子在受到惩罚后,有一些孩子可能会留下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不会将心思集中在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或许会对惩罚他们的人充满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下一次孩子再有类似的经历是讲真话还是持续老样子?对成年人的我们也许也会有撒谎的经历,可能还会美其名曰是“善意的谎言”,孩子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的,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成年人在遇到孩子不良行为的反应,也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家长过激的反应,往往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当知道孩子不良行为中家长也有份时,家长有愿望做出改变时,家长就知道怎样改变自己的行为,继而帮助孩子改变他们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家长付出细心、耐心、觉察,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什么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呢,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孩子们一直在用他们的方式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们对此很确定时,孩子们不需要做出不良行为,通常我们成人看到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来说,要么是他们的适龄行为,要么是缺乏知识意识和有效技能的行为,因失望产生的行为,或者是原始动物脑操纵的行为。鲁道夫.德雷克斯调查研究发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的错误目的,这些错误目的是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的。作为父母,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纠正我们自己的错误,与孩子产生良好的连接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出现寻求过度关注时,他们是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孩子在用潜意识的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能有归属感,当出现这种寻求过度关注时,家长会感到心烦、恼怒等情绪,家长可以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比如在家里给孩子一项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陪伴孩子,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感的错误观念时,孩子对权力的运用在大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家长此时的感受是被激怒、感觉受到了挑战、威胁、有击败,如果此时你要求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孩子可能会说不做,当你想通过惩罚来达到你的目的时,小孩表现的可能更强势,以证明你制服不了他。当家长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时,孩子学不会以有效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最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立即退出权力争斗并承认所发生的事情,对孩子说:“我觉得咱们俩陷入了权力之争,可以看出我的所作所为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这不是我想要的,让我们都冷静下来,过一会儿再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告诉孩子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有压制时告诉父母,父母需要孩子的帮助来改变这种情形。
当我们感到难以置信、失望时,我们的原始动物脑开始操纵我们来进行自然的反击,孩子也会进行反击,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我们就陷入了与孩子的报复循环当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停止报复循环很重要,在你自己感受到伤害时,要去觉察,并看到自己此时的感受,注意不能对孩子进行吼叫、惩罚,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有效方式。对很多家长来说,要这样做到很难,但是考虑到长期效果,我们可以慢慢带着觉察尝试去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变化,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也会很乐意和父母合作。
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无助,无能为力的时候,孩子的反应是消极,毫无响应回避时,此时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他们相信他们真的不会,继而放弃了自己,但是他们潜意识渴望父母不要放弃他们。对于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我们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的示范,让他们看见他们能行,让他们做一些能够做得到的任何事情,让他们显示他们的能力,一点点找到自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优点,经常陪伴孩子,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人讨厌和心烦的孩子,可能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家长需要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在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支持、陪伴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