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提笔的我,第一篇文章想献给现在的这个家。
现在我住的这个小家,在意大利东北部的小山城费尔特雷(Feltre),深藏在多洛米蒂山脉间的一座仅有三万人口左右的小城。
小城虽小,却历史悠久,Feltre市政正式成立于公元前49年,其公民被载入美尼亚的罗马部落。这里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雨雪频繁;夏天甚是短暂,因而格外珍贵和美丽。因其气候严酷,历史上某位罗马作家(也许是凯撒)用拉丁文写下了:
Feltria perpetuo niveum damnata rigore
Atque mihi posthac haud adeunda, vale
大意是“费尔特雷,一座接受永恒积雪严峻考验的城,而我,将不会再靠近你,至此永别”。
凯撒的文绉绉我并未全懂,但是个中意思,在居住此地区五年多后,我是多少明白的,漫长的深山冬季总是难熬,何况我来自于温润潮湿的平原。可是,当你热爱生活时,不完全顺意的环境里,也能找到闪光的爱和快乐。
好了,说完小城,再来说说小城里面我的这个小家。
两年前我的感情生活里遇上一些变动,突然想搬离之前住的房子。机缘巧合,一位热心的熟人说可以让我看一下“她成为妈妈之前住了十年的房子”。这位熟人是一位年约50的意大利女人,意大利的女人即便到半百这个年龄,也依然是非常漂亮的,丝毫没有中年或者老年的感觉,依然浑身透着活力。她是Feltre当地人,对这个小城了如指掌。她当时对我说,“这个房子有点特别,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那你肯定会非常喜欢;反之,你可能都不会考虑住进这样的房子!”
带着好奇,在一个春末下着雨的傍晚,我去看了这个房子,于是我懂了她说的“特别”,也一下子爱上了这座房。
房子的特别,首先是因为房子处在Feltre小城的古城里。意大利的小城千千万万,由于意大利历史悠久的缘故,几乎每座小城都有自己的古城中心(old town),此外,有后期由于现代市政规划而发展出来的新城部分,新城部分概念上与我们熟知的城市相差不大,公寓楼、商铺、公共设施等等;然而古城,就仿佛形容意大利的那句“走在其中,仿佛漫步于博物馆”,古城的一切都尽力保持着原始的模样和细节,用古典的美努力诉说着城市曾经经历的一切。也正因此,游览意大利城市的重头戏,多在游览古城部分。Feltre的古城,尤其美,可惜因地处偏僻深山,所以游客稀少,但这又从某种程度上帮助这座小城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她本真的模样,宛若一颗洁白明亮又孤傲的珍珠。
其次,房子的特别在于她本身。一间历史接近百年的古老建筑,一共有四层,地下一层和地面三层,房子是Feltre史上贵族家庭的房子。地下一层曾专供佣人使用,因为有阳台和直接通往花园,方便佣人晾晒衣物和打理花园,现在是房子的女主人自己居住。女主人叫罗萨娜,是这个大家族后代先生的妻子,在失去先生后守寡独身居住。地面上的三层,均由罗萨娜出租出去,我的房子,就是地面上的第一层,意大利所谓的零层(意大利的建筑层数,均从0开始起算)。外观看来,整栋建筑并不起眼,甚至还很斑驳破旧,但爱花的罗萨娜给每个窗台上都架上了鲜艳的花儿,还随着季节的交替进行更换,给这斑驳增添了一分盛艳。每套房子的内部,都已经进行了翻新。意大利因为老房子多,所以内部翻新建筑业非常发达,旧旧外表的房子,内部出乎意料的精致,但同时又保有了老房子的古风和原本细节。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座房子,我立刻爱上了她那菱格状的小长条木地板,布满粉色马赛克的洗手间,和,看得到风景的窗。
于是,当即我就决定了要住进这栋房子,我要让她成为我的家。
房子的内部构造也是相当特别的,房子呈长条状,房间是一个接一个排列的,进门后一个小小的过道,过道左手边是客厅、餐厅和厨房,而右手边是起居空间,客房、主卧和贴满粉色马赛克的洗手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参观过欧洲的皇宫,我印象最深的是奥地利茜茜公主的霍夫堡皇宫,她的皇宫,如同几乎所有的欧式皇宫,都是长条状,房间一间接着一间。即便我的名字里也有“茜”字,纵然也是不敢与茜茜公主的霍夫堡相比,但是这个位于古镇中简单古老的房子,很快成为了我的家。
搬进这个家是2019年6月。夏天总是快乐,Feltre的夏天尤其短暂,所以更显珍贵快乐。欧洲的八月有大假,生性休闲的意大利人更不会例外,但是我最爱的夏日时光却不是八月的大假,而是假期来临前的六月与七月,也许因为揣着对八月假期的等待,也许因为终于可以穿上花花的连衣裙(五月的Feltre依然寒凉,往往六月才会开始升温),也许因为六月开始白天的光景变得格外长,也许因为这两个月里的空气加量了快乐的成分。也不知道是搬进了这个家,让那年的六月更开心;还是那年的六月,让搬家这样沉重琐碎的事情也变得快乐。
搬家后,我变得更爱“回家”这件事。夏天和朋友在外喝酒聊天,即便到了半夜,一旦想到马上可以回到我的家,想到可以在粉色的洗手间里,听着歌卸妆、洗脸、洗澡,再换上睡衣,躺去床上,心里就仿佛马上又是一场玩乐般的期待与欣喜。
很快,我爱上了绿植,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爱好。小的时候,妈妈很爱倒腾这些,在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一楼门前,种过一地的向日葵;后来长大些,在家里的楼顶花园种过一池的荷花,但实话说,我是从未真正理解过妈妈当时的那快乐的,虽然我也参与了与她一起收向日葵瓜子,一起夏日赏荷的时光,但是总觉得那是妈妈的快乐,我并未感同身受。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个房子的窗外绿茵茵的景色,让我忍不住也想在家里添上几丝绿。从迷你小植物开始,到慢慢入手有一人高的大绿植;从把仙人掌养死,到买工具精心记录和计划浇水施肥;从爱逛服装店,到爱逛绿植园。每一次的浇水施肥,检查除虫时光,都让我感觉无比放松;每一次花植开花时的快乐,都让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每一次有植物因为我照顾不周枯萎时,我那心里忧伤和羞愧的掺杂。一个小小的居家爱好,却带来如此多的感受和乐趣,这是我之前从未发觉过的。
因为摆弄花花草草,我又机缘巧合重拾了画画。小时候妈妈也送我去和一个画家老师学过画,一学也是两三年。只是当时的我每次都是被迫,虽然画家老师总夸我有天赋会画画,其实真正推动我去画画的,只是我背着画板可以经过的一条有小卖部小书摊的路,我总是要驻足一番,买个零嘴买本闲书才能甘心去画画。去年意大利疫情居家封锁期间,我开始拿一些黄土花盆来画,画着画着迷了进去,到后来发展成去河滩上捡石头来画,偶尔也画些在纸上的,虽然都只是些业余简笔之画,但是深夜坐在窗前写字台画画的快乐,静谧又纯粹。
这个家好像我的游乐场,给了我很多快乐。这个家也好像一颗大树,给了我很多的安全和安定。十年前来意求学,经历了无数次的搬家,留学生司空见惯的“寄人篱下”;毕业后在意大利开始工作,一点点铸建自己在意大利生活的根基,无奈依然逃不过常常搬家的命运,后来终于来到了这个家,第一次我真真正正感受到“有一个自己的家”的快乐和踏实。坏天气亦或是坏心情,工作中的郁结或者对家乡爸妈的思念,但只要一回到这个家,心里的缺口就会被立刻填满和抚平。
此刻我坐在Feltre冬夜的窗前,边回忆边敲下这些,厨房里煨着一锅鸡汤,客厅的电视机放着男朋友在看的球赛,两只狗狗懒散躺在沙发,这一刻的真实和安稳,让我觉得满足。
谨以此篇随笔,纪念此刻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