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复读说明了什么?
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一些高中毕业生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选择复读。复读对这些学生来说可谓是压力山大。经历了高中三年高强度的学习,身心已是疲惫。还要担心第二年能不能考得上,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一些复读过的学生谈起复读的经历,很多都说是备受煎熬。
然而,近日从媒体上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多次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前后四次复读,这位考生的做法这完全颠覆了我对复读的认知。
据媒体报道,张非读中专因为顽皮被学校劝退,不堪被社会冷眼,于是选择回中学复读,随后参加高考。2002年张非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考上了复旦大学。但他没有去复旦大学就读,而是选择第二次复读,2003年张非考入北大。之后张非他又两次参加高考,两次均考入了清华大学。可以想象,张非给学弟学妹呈现的俨然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考场常胜将军。张非之后从清华毕业,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平淡。
看了张非的报道,总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张非的事首先说明,考上北大清华的人,之后不一定就能人生出彩。北大清华是中国最有名的学府,大家都想去读,能考上的都是各地最优先的学生。近些年来,任何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名噪一时,不仅为所在学校带来名誉,也为父母、为家庭带来荣耀。学校为之放礼炮,家庭为之摆宴席。考生本人更是风光无限,但真正就读北大清华以后,如果不懂得继续努力,把考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读大学以后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人生也就慢慢暗淡了。相反,那些没有读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之后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的学习专研,这些人反而能超过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科研成果。不久前就听说,我们本市一所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但里面有一位老师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非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张非一而再,再而三的考上名校,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考试的确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有的人说,考试成绩具有偶然性,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考试分数可能不能完全反应学习成绩,但绝大部分情况是可以检验出所学的。真正学得好的,怎么考都不会差。不然的话无法解释张非一次又一次的考进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总不能说张非每次考高分都是运气好吧。
复读能考出好成绩,这说明要想把知识点学得扎实,学得透彻明白。重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张非之前只是中专生,复读以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复读就是重复学习,说明重复能够把之前的知识点闹明白,理解的更透彻。
复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年龄更大了。人不是白活的,多活一年,多长一岁,自然明白很多人生道理,理解力,领悟力也会更强。
加之复读是学以前学过的知识,熟能生巧嘛,张非一次次取得高分就不难理解了。
于是觉得,孩子读书成绩不好,也并非就是笨,就是永远学不好。在学习中多重复知识点,也许提高学习成绩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复读的人很多,但像张非这样,考上北大、清华后又去复读的却闻所未闻,怪自己孤陋寡闻吧。媒体报道称,张非读大学以后就不珍惜读书机会,沉迷游戏,被学校劝退了。
对于这个说法,笔者总觉得难以信服。一个在高中就能好好学习的人,读大学就不爱学习了?反复复读?难得复读对他更有吸引力吗?难得他就是为参加高考而生的吗?
联想这些年,一些中学为了提高知名度,为了抢夺优质生源,纷纷吸纳复读生,甚至是抢夺高分复读生。对高考状元,高考考入名校的学生给予种种奖励奖金。笔者感到,此人复读会不会就是谋取这些蝇头小利。比起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的确只是蝇头小利。
谁都想得到,考入名校,就有机会与更多优秀学子一起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世界新领域,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遗憾的是,张非目光短浅,迷恋高考带来的关注和赞誉,看不到人生更高远的目标,
最终沦为学校应试教育的工具,实在是可悲可叹甚至可笑!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