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这是讲对待朋友的道义,「或守默」。假如他对我们的信任够,可以规劝。而且规劝态度、地点、时机都要柔软的去判断。比方说:“有别人在,毕竟是成年人,你当众讲他,他面子会很难受。”所以「规过于私室」,当你劝一个朋友,是在没有任何人的时候,首先他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你非常尊重他,你为他设想,那就不一样了。
名义上是要劝他,事实上是发牢骚,怨,「啪」就出去了,旁边还一堆人,那他以后怎么面对这些人?他觉得人家都把他看扁了,那不很难受吗?这是信任够要规劝,信任还不够先〔守默〕。
怎么做?自己好好提升,等他信任我,我就可以劝他。他还不信任我,会觉得我是不是对他有看法?所以这个就是人心,人情事理。你说:“可是,他现在不信任我,但是这件事很严重,必须赶快劝。那怎么办?”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学东西要很灵活,他不信任我,我可以找一个他信任的人,很诚恳的跟他讲,对方感觉到我确实是为那个人好,「好,我来劝他。」不也是帮助到他吗?坦白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真的有心要去爱护、帮助人,一定会有方法产生的。
「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动怒,不能发脾气,错事情已经造成了,指责有没有用?指责只是自己发脾气,对对方也没有帮助。有句成语叫〔既往不咎〕,事情已经造成了,赶紧收拾善后,帮助他。事情已经一团乱了,我们还在那里骂、骂,骂得大家更加痛苦,那不是落井下石了吗?这个时候你主动的赶紧帮忙,收拾善后,那个错的人会更惭愧。「我把大家的事情搞砸了,朋友居然也没有丝毫的怨言,还继续帮我这么大的忙。〕
这个时候你再劝他,你跟他讲什么,他就会非常容易接受,因为他犯错你还这么照顾他,他是真正觉得你爱护他。这些都是朋友之间相处的态度。
在家庭里面也是这样,小孩子把一个杯子摔破了,接着你说:「你不知道我花五百马币买的啊?」就开始骂了,骂得那孩子吓得半死。
其实他是要倒一杯水给你,因为他学《弟子规》学到「冬则温,夏则凊」,赶紧倒,他太兴奋。告诉大家,小孩子定力比较不足,他想做好事的时候很兴奋,容易把这个好事给搞砸了,但你不能没有体察到他那份可贵的善心!你体察到孩子他那份善心,才能看到孩子是好意给你倒杯茶。
请问是孩子的善心人格比较重要,还是那个杯子比较重要?我们清醒的时候肯定知道是孩子的善心比较重要!人哦,随时会把一个天平拿出来秤一秤,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还是五百令吉比较重要,管他孩子什么人格健康?
〔不指责,要协助〕,孩子把杯子打破了,妈妈带着孩子把这个碎片扫好。孩子:“「妈,我都摔破了,您还不生气,都没有骂我?」”妈妈:「孩子,你是有一份善心。」我跟你讲,你讲完之后,我给你打包票,你孩子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接着你讲的话,他会记一辈子。人一感动的时候,那个心整个打开,那个话就进去了。
孩子没有关系的,你是孝心做的,记住,『执虚器,如执盈』、『步从容,立端正』。这样的事以后就不会再发生了。」所以这个「既往不咎」是很重要的修为!
以上内容都是蔡礼旭老师讲课的内容,此时我读时深深体会到圣人之道,道道相通。我们大畲伏羲学校的校长是这样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我经过一个月在大畲伏羲学校的学习!我的身心确实也变得柔软了!我好像也能落实一些了!――感恩圣贤教育!――感恩蔡老师!――感恩伏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