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1849),曾国藩升任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开始从读书阶段正式跃入做事的阶段。
参加工作后的曾国藩依旧是“手不释卷”,但和之前不同的是,他此时更注重实用。曾国藩是理学出身,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考察和研究范围极广,其中包括公务、财政、盐政、运输、祭祀、兵法、刑律……等。
所以,从曾国藩对待“读书”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这也是他与当时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说,读书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太功利。我个人是不太赞成这个观点的。
读书,就是要为己所用,把自己放进去。如果读书不把自己放进去,可能你读了以后什么都忘记了。我们说,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是要把自己放进去。
职业打造的“T”形与“π”形
以前我们总说,一个人最好的发展,是作“T”形人才。
一竖,代表你的专业,你的深度;一横,代表你的基础,你的广博。
但最近,又出来一个新说法,或者说是“T”形人才的升级版,叫作“π”形人才。
“π”形比“T形”,多了一竖,也就是说,我们要掌握两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一个是“第一技能”,一个是“第二技能”。第一技能和工作相关;第二技能是兴趣爱好。
不要小看这个“π”,它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
我举一个例子,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想成为前10%,特别难。这里除了勤奋,还需要天分、运气。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前10%的。
那怎么办?
加法不行,那就用乘法试试。
比如,你同时兼跨两个行业,每个行业你都做到了前30%,两个一乘,你就成为了9%的跨行业人才。
别觉得这是忽悠,这个算法,有很多人都在用。
比如,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就是一个典型的“π”形人才。
亚当斯是个画家,但他绝对不是画画领域最牛的画家。但他比别的画家,多一个爱好,就是研究办公室政治,两项一乘,他就成了这个跨界领域的顶尖高手了。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啦,比如几米、朱德庸、蔡志忠,他们都是画家,也同时是畅销书作家。
你看,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π”形人才。他的第一技能是读书,他的第二技能,是带兵打仗。读书他不如左宗棠,打仗他不如石达开,但他的成就远远胜过此二人。
但很可惜,当时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已是内忧外患。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
有一个笑话,说道光皇帝在历史上以俭朴闻名,身上打满补丁,早餐舍不得多吃一个鸡蛋。
有一次,他和一个大学士聊天,问大学士,你早餐吃什么?大学士说,臣很俭朴,只吃三个荷包蛋。
道光一听,吓了一大跳,说你真阔气啊!朕早餐一个也舍不得吃。
一个皇帝还吃不起一个鸡蛋?原来啊,是内务府官员骗他,说外面鸡蛋三十两白银一个。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笑话往往会反映一些历史事实,就是这种欺上瞒下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眼看着国家一天不如一天,却都不敢向皇帝直言,一个个都在混日子。
在这种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曾国藩是做不了什么事的。
好在没过多久,道光皇帝去世了,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了,年仅二十,标准的小鲜肉。
咸丰一上台,就是三把火。首先,他罢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这是对那些平时喜欢奉承、糊弄的官员的一个严重警告。
紧接着就是下诏“求言”,也就是让大臣们给朝廷提意见,摆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态度。
曾国藩以为遇到了知音,昼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应诏陈言疏》。
大意就是说,十来年间,朝中大臣遇事退缩,没有敢承担责任的;做事情也是敷衍了事,竟做表面文章;民间疾苦,可官员们只想着自己的蝇头小利。他认为大部分官员,都烂掉了,没有一个是忠心为国的。
所以,曾国藩提出,要大力培养新人,才能拯救国家。之后,曾国藩又给咸丰上了很多奏折,都是剖析国家深层问题的,曾国藩认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否则天下不久就将大乱。
曾国藩以为,新皇帝既然振作有为,肯定会采纳他的建议。只可惜,咸丰皇帝尽管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但是他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
他一上任烧的几把火,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一股冲劲而已。等这股冲劲过去了,也就疲软下来。你想想你二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曾国藩又一次陷入痛苦当中。为挽救大清帝国,曾国藩决定敲打醒这个糊涂皇帝才行。
我们前面说了,曾国藩是以理学自居的,他信奉儒家的一套思想观,就是每个人都要恪守自己的本分,把生命交给责任,交给奉献,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曾国藩用这套标准,不仅用来要求自己,而且还拿它要求其他人。不仅要求其他普通人,甚至用于要求皇帝。
于是,曾国藩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事情,直接批评皇上,他列举了咸丰的三大缺点:
一是,见小不见大
就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二是,文过饰非
掩饰错误,不求实际。
三是,刚愎自用
出尔反尔,也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你看,这种批评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上来就啪啪打脸,一般人都受不了,何况还是年轻的皇上。
这一举动,果然激怒了咸丰,虽然当时被其他大臣拦住,没有治罪,但从此之后,小心眼的咸丰就不断给曾国藩小鞋穿。
曾国藩连皇帝都敢得罪,其他官员那更是没放在眼里。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早年在北京的时候,专门爱批评大人物。官越大,我越不怕。”
首先,他办了两个大官,一个叫琦善,当时任陕甘总督;还一位是赛尚阿,也是军机大臣。
当然这两都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都是那种极会钻营,在朝廷中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那种老官油子。
当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内战,已经把咸丰搞得焦头烂额了,这两个家伙又吃了败仗,正好撞枪口上了,有很多大臣本来还想保他们,但都因为曾国藩刚猛直言,最后琦善和塞尚阿二人都被革职。
表面上,曾国藩大获全胜,但他的人际关系网,开始出现巨大的破洞。因为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
(曾国藩吃席的例子)
曾国藩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
高级的领导力,不会攻击动机
虽然此时的曾国藩兼任了几部的侍郎,但不得不说,在领导力上,他还是太弱了。
你当着皇帝的面,把所有的官员都骂了一顿,说京官办事退缩、琐屑,地方官办事敷衍、欺瞒,没有一个人敢对皇帝上直言。就你对大清朝忠心耿耿,其他人都是废物?
即便你说的全部是事实,这也是“低级”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让你树敌无数。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就算他做的是坏事,他也一定为自己找到了好的理由。
你戳穿他,他只会把你当成坏人。
“高级”的领导力,不是这么做。
“高级”的做法是,我绝不能攻击你的动机。一旦攻击了,即使你大获全胜,你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高级的方法是,肯定别人的动机。
你说对方是坏人,对方就会变成坏人;
你说对方是好人,对方就会变成好人。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别人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一些“麻烦事”。
但往往,我们真正要逃离的,并不是充满“负能量”的人和“麻烦事”,而是那个不断遇到“负能量”的人和“麻烦事”的自己。
你,才是一切的根源。
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好人。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张宏杰《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