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民以食为天,说起好吃的你脑海中闪现出来的的第一个让你垂涎欲滴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山里的蘑菇。说起蘑菇,让我想起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蘑菇的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一方水土一方人,伴随着这样的旋律,让我们来说一说现实中的蘑菇情节。那片山林中孕育出的不同的生命。生吃,烤吃,炒吃,煲汤吃...满满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味道。
儿时大多数时光都在田间地头,山林中度过的农村的童年,都对采蘑菇有些很深的情怀。每年七八月的雨季,气候湿润,土壤的潮湿度也开始有利于蘑菇的生存。在那厚厚的松叶下面与土结合的地方,在那杨梅树跟脚的草丛里,往往是各种各样的蘑菇最有利的栖息地。
时光倒回去很多年,我还能想象出雨中人们披着蓑衣和斗笠穿行山间的样子。每每想到山林中寻宝似的采蘑菇的过程,心里泛起丝丝涟漪,是那青松的翠绿,还有雨后泥土的清新,还有自由自在毫无目的漫游山间的惬意。在吃到美味的蘑菇之前,找寻蘑菇的探险与邂逅蘑菇的惊喜你一定一定想去体验的奇妙之旅。
清晨,半抹黑的状态采蘑菇的人们早早的就起床了。老老少少各自挑选拿上装蘑菇的容器,或是提篮,或是小桶,或是塑料袋,总之轻便又好用的容器。再加一个趁手的工具带上,或是镰刀,或是小锄头,甚或是一个轻便的小钩子,它们可以帮你拨开松木上的蜘蛛网,可以替你轻松的取出土中的蘑菇保证原封不动不受损坏,总之用处多多。
当然对于对那片土地不熟悉的你或许会对蘑菇心有余悸,毕竟有很多关于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然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村民们来说,各种蘑菇的吃的属性已经了然于胸。从它们的形状,色彩,味道,生长的区域等多方面来找寻我们的目标。
比如说红色的蘑菇,大概率上我们是不要的,当然不排除一些感受能分辨出不同区域,不同颜色和味道的红蘑菇的区别;
青绿色的青头菌,它由白色的未长开的小蘑菇慢慢长大,像变魔术一样,把自己的扁平的小脑袋变成清爽的青绿色,在棕色的土壤和翠绿色的叶子的映衬下格外不显眼。
黄黑色的脆硬有嚼头的黄大巴;各种不同的蘑菇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质感和味道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带着大自然的神秘。
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小半天时间过去了,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家。因为带着自然泥土的属性,清洗蘑菇是个技术活。先用刀划去附着于表面的泥土,再检查是否因有虫子,然后放入有盐水的盆里,叮咚一声,感受它与水的又一次亲密接触。新的牙刷或是地埂上的南瓜藤上的瓜叶子是清洗蘑菇最有利的武器。用温柔的手法摩挲着它的肌理,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力度适中刚刚好。内里用牙刷说着它的纹理向外轻轻刷去一些细碎的杂质即可。反复三四次,水清了,便可以把它用手分成大小适中的几瓣准备下锅。
下锅之前,需要准备好一些提味的配料。火腿片,拍好的蒜头,芹菜段,辣椒这是最基本的几项。开火,把锅烧热,在锅里放入一勺猪油慢慢化开来,当油温升高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先下大蒜,辣椒,煸炒出佐料的香味再下火腿,刺啦的一声下去,锅里慢慢散发出宣威火腿迷人的香味,那是前一年腊月杀猪之后用盐反复腌制阴干存放一年的陈火腿独特的味道。在迷人的火腿香中放入五颜六色的蘑菇瓣开始翻炒,它们浑身被裹满了滋润的油箱,努力的吸取着锅里的汁液,慢慢的放下最原始的姿态变成了柔软的形态,各种味道交融在一起,不再是单子的味道,翻炒得差不多,加上一勺盐,再继续炒几分钟慢慢让它入味,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这个时候不入味,回头再加那么所有的配料都失去了它该有的色彩。再炒几分钟夹一块到嘴巴里,除去原始的生蘑菇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柔软嫩滑,混合着不同味道与质地的浓稠又不腻人的味道,恰如其分的加入一碗水,耐心的等待几分钟,当汤滚开以后再放入芹菜段煮上几分钟,让芹菜的味道与蘑菇的味道再次融合,一锅美味的家常蘑菇便可以出锅了。
写到这里归心似箭的想要回到山林里去寻寻觅觅的跟蘑菇玩捉迷藏寻宝的游戏。雨季来临,前几天因为疫情回老家待着的老太太,大清早就兴致勃勃的给我打电话,上山散步看到蘑菇出了,很多领居已经采蘑菇回来了,收获颇多,让我们抽空赶快回去赶采蘑菇的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