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师承教育老师和学生该如何去做?
中医教育的传播者即中医师承教育的老师,是传播中医学术经验与临床技术的重要人员。指导老师具备的良好素养对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何为良师?在良老师看来,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指导老师要心中有“爱”。教育是充满“爱”的职业,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指导老师对中医药事业、对中医师承教育、对带教的学生充满爱才能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同时,心中有爱的指导老师才能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言传身教,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等医德品质、重要思想渗透到整个教育中。
第二,指导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指导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就要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将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传授给学生。
第三,指导老师要有“点蜡烛”的精神。师承教育中,指导老师不仅扮演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者角色,更要善于点燃学生心中的“蜡烛”。要通过老师的指引,让刚接触中医的学生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们投身中医药事业的热情,并为之不断奋斗努力。
第四,要有独到的学术观点。胡适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学生时,引经据典的同时还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作为中医指导老师,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与独立思考,这是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精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启示。
对于接受中医师承教育的学生而言,首先,其学习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对临床工作的浓厚兴趣。因此,兴趣是保证学生完成跟师学习的必要条件。其次,中医师承教育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中医专业功底和领悟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在工作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总结的学习模式,才能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如此,学生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不能仅仅简单复制和照搬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提高。如何在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也是学生应该主动思考的问题。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因此,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对传承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技术方法层面而言,单方验方、民间草药、少数民族医药特色疗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骨科正骨手法、针灸操作方法、用方用药经验等都是需要传承的内容。
从思维方式层面而言,不同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在辨病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因此,传承名老中医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与精髓,是最能体现指导老师思想的重要内容。
从学术思想层面而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指导老师都有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许多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只是散在临床经验中,需要跟师学习的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对指导老师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提高,系统梳理出指导老师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
此外,治学之道、为人之德也是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传承内容。中医尊崇“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价值观念,因此,对医德的传承应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对中医崇高品德修养的学习应放在临床经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