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17天】
学会拒绝
拒绝诱惑
拒绝多余
拒绝不喜欢
拒绝不需要
重新收获自由
过自主的人生
不知道一直劝我要专注的朋友们看到我的“幡然醒悟”,会不会觉得欣慰。
一直以来,我都信奉“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我还能够同时做好很多事情”这样的人生信条,尤其是当自己恢复了学习能力,对许多新事物的理解和学习力都信手拈来时,更加信心满满,多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写下想要学习的内容,有50多条。
朋友们都表示很担忧,但即使他们苦口婆心,依然挡不住我一意孤行,这几年我不断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尝试各种各样新鲜的职业,兴趣,爱好,跟书中提到的一位几乎一模一样:
他干劲十足,因为急于建功立业,他尽其所能地广泛阅读,满怀激情地追求自己能做的一切,极度活跃,试图什么都学,什么都做。他好像每天都能找到一个新的爱好,有时候甚至是每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他没办法从不重要的多数中找到重要的少数,他觉得一切都重要。结果就是,他的精力变得越来越分散,只能在多件事情上取得零星的进步,劳累过度,却又未人尽其才。
我总是两眼发光地发现很多好玩且有趣的事情并且尝试深入其中,在我的个人介绍里我写了我很多的兴趣:理财,投资,设计,插花,工笔画,精油,阅读,写作,旅行,法律……很多很多,我觉得自己都写不完,每次都觉得介绍自己的时间不够——事实上,没有人记得住我如此繁多的内容。
最尴尬的事情是,当别人问我你最擅长什么的时候,我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心想,没关系,等我做出成绩后,你会看见的。事实上这个机会已经稍纵即逝。
但经历过试错这个阶段,我觉得它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去经历,去看见,去尝试,去投入,看清楚自己的局限,以及自己虽然好奇但不想真正作为终身职业去深入的行业,这一切都教会我说:不要。如果不去尝试,内心始终会存在念想: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呢?
作者也是在试错之后才真正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我亦如此,也许,这就是经历的财富。不是简单地没有选择余地的筛选,而是在尝试之后,经历之后,深思熟虑地做出决定,真正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我清楚我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后,很多的事情,突然就拨云见日,不再犹豫不决,迷茫彷徨,一切都开始改变了,我如何决定自己的时间,拒绝不重要的人与事,不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做到,我开始从“什么都想要”变成“只要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生活也开始变得更加简单,清爽,舒适,自在。
不在无效的社交上浪费时间,做事情逻辑清晰有效率,留给自己思考和独处的时间,正如书中所问:
假如不再鼓吹事物的好处也不再刻意贬低价值会如何?
假如我们不再因为忙碌而觉得自己很重要,而是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人和事会如何?(前者让人空虚,后者让人充实)
假如我们花时间悉心倾听会如何?
假如我们学会沉思,静默,与自己的生命连接,享受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起的时光,会如何?
假如我们都不再盲目追求更多,而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结果会如何?
假如每个人都有勇气味自己真正喜欢而活,不再为取悦别人的期望所累。
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而在这短短的余生里,自己究竟想要成就什么?
当我们能够审慎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时,很多的事情就会变得明朗,我们会开始拒绝很多不必要的多余之人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里,我们有限的时间会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收获真正期待的幸福,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品质,我们也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020-12-18晨读分享】
读书:《精要主义》
探讨:你能对自己日常繁琐的进行删减吗?你有说“不”的能力吗?
提问:
制定自己的评估标准:这是我现在必须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的,最重要的事情吗?这件事情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
我能够对于别人的请求说不,只做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吗?
我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并且能够全力以赴去把它做好,而不会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吗?
我能在下班以后关掉手机,享受家庭生活,不再加班吗?
练习:
在每天早上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进行删减,选出一件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最重要的事情,长期做这种练习。
学会拒绝,包括可有可无的社交,包括因为争强好胜所包揽下来的责任,包括那些为了维护人际而不得不勉强自己去做的事情。
方向:
让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少,但是更好,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而不是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