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偶然发现一个同事居然是我十几年前学习国画时的同学;这几天又陆续有两个朋友向我咨询国画相关的事情。于是乎,我就想拿笔回忆记录一下儿时学习国画的那些记忆碎片。
从小我就喜欢各种即(luan)兴(tu)涂(luan)鸦(hua),家里的白墙上经常被我画的乱七八糟。幼儿园时候的画图本,我妈居然一直帮我保存到今天,那可是我儿时的宝贝。和很多小孩被家长逼着去上课外班不同,学习国画,基本上完全是我的自愿行为,尽管那时我才上小学一年级。儿时的我们,天真单纯,根本没有那么多顾虑和客观因素,那时候如果说喜欢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那就是真的喜欢。
国画大概可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种风格类型,写意比较大气,挥毫泼墨;工笔则偏秀气,需要精雕细刻。写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拿起毛笔,沾上墨水,就可以随意发挥,而工笔国画则不同,它的步骤要麻烦许多,尤其对于初学并且年幼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需要用铅笔在白纸上进行作品临摹或原创写生,勾勒出画面的简单线条,作为底稿,而且必须尽可能画的颜色重一些。然后用一张透明的宣纸覆盖在底稿上,用浅色的铅笔将底稿上的画“透”在宣纸上。为了防止轻薄的宣纸褶皱变形,还需要把它固定在一个画板上,以便更好的为其上色。
那个时候,每个周日,我妈都要帮我背着一个沉重的大画板,领着我去上课,而且一陪可能就是一整天。虽然每周日我的课程只有2个小时,但我基本都会花费一整天时间用来上课,如果国画班没有位置,我就去自己的班级画(国画班在我的小学租的教室,我有班级钥匙),一画就是一整天。那个时候,估计很多小同学周末都是在玩,而我则在画画。
每月100元的学费,如今看来,完全不值一提。但是在差不多近20年前,100元可是我妈妈月工资的1/6,那时候我的零花钱每天可能也就是5毛1元而已。学习国画的那些年,父母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无论是金钱还是体力。
那些年,我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感恩。从最初简单的花草,比如睡莲、水仙、牵牛花、荷花,慢慢可以画一些复杂的花卉,比如牡丹、月季、菊花,再往后我不仅可以画各种鸟兽虫鱼,甚至连人物也都可以轻松拿下。尤其是那幅八十七神仙卷,一幅长画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和花鸟鱼虫,着实过了把瘾。
工笔国画是慢工出细活,不像写意画可以几分钟就完成一幅作品,我的一副作品有时候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除了之前提到的白描外,还有各种渲染,颜料配色,很多地方还需要多层次上色,鸟兽的羽毛,人物的衣服,各种细节都需要足够的细心才能画好。也正是因为学习工笔国画,才让我拥有足够的耐心,这一点对我的性格和日后的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一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逼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倒不如投其所好,让他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虽然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他一定知道他不喜欢什么。强扭的瓜不甜,你一定要相信。
工笔国画,我差不多一共学了6年,它一直伴随着我的小学生涯。在我“封笔”的若干年后,再次拿起画笔的时候,父母甚至都开始怀疑我还会不会画,而我躬身实践证明这项技能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夯实,并且可以有新的感悟和见解。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尽管你可能很多年都不骑,可一旦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面前时,你还是能够轻松驾驭它,并且骑起来会比儿时轻松安全自信许多。
人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应该有一些特长。不必说什么陶冶情操的官方话,至少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种证明,而我也会一直拥有并保持这项爱好特长,伴随我进入中年、老年。
最后,放上几幅我的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