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第一天,1--55页 40分钟
《红岩》这部小说,读了好多遍,第一次应该是90年,那年我才10岁,很多字需要查字典,但很有意思的事,我坚持读下来,一边读、一边查、一遍猜,并讲给身边的伙伴听,由此换来了很多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锅巴、馍咯子还有小人书……那时候说不出什么是英雄,但幼小的心灵里却有着英雄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我在最艰苦的童年里,保持勇敢和温暖。
第二次读《红岩》是在上师范的时候,97年好像,那时候准备参加专科的学历考试,有《现代作家作品选》这部教材,但都是梗概,不过瘾,好在学校阅览室的管理员对我很好,我天天借书还书,其中再次读了这本书,江姐的事迹,让我看到了大爱和小我,也就是那年,我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第三次,是2015年,那一年七月,我参加固始县首届名师在重庆西南大学的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白公馆和渣滓洞,看到书中描述的情景,看到炼狱的牢房,第一次有了晕车的难受……回来一边读,一边回忆,是感怀也是心痛。
去年,重读《红岩》,书放在车上被固始电视台周微波先生发现,他是我的老师,也是忘年至交,看我读《红岩》,他说,这样的红色书籍值得年轻人多度,读它不是为了文字的修饰,而是获得生活的信仰,懂得感恩,学会善待,找到自我……同感,甚欢。
今日,再读。恰逢七一,也算是一种巧合。读到46页时,看到成刚见到许云峰,后来见到江雪琴,人物描写,见面时场景,交谈的对话,仿佛又穿越了时空,回到历史洪流崩腾的时代,让人亲切又热血沸腾,不敢再想看到的白公馆、渣滓洞的样子,不敢想书中后面的描写,感觉忘掉自己对未来的记忆,仿佛是对英雄、对故人的一种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