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可看大图
简单来说,敏感是一种持续的状态,但过敏对于普通人是一种偶发性的疾病。如果你只是皮肤敏感,可以通过保湿修复工作得到缓解;如果是发生了过敏问题,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吃药。 接下来就是产品盘点啦!▲ 产品是好产品,但如果你麸质过敏,最好不要用
神奇的是,燕麦作为舒缓、修复的成分,经常会出现在保湿产品中,但仍然会有一部分的人对燕麦过敏。 真正引起过敏反应的是燕麦蛋白,它会使皮肤起斑点、发痒,也可能会导致流鼻涕、鼻塞等问题。 过敏是一种特异性的反应,和剂量、时间没有绝对关系,不一定在使用当下就会发生。如果你吃燕麦制成品、小麦制品、麸质都会有不适,这些含燕麦的护肤品就要警惕啦!如果使用之后会有瘙痒、起疹的情况,并且持久不消退的话,要及时去医院。真正能够确诊过敏与否的,还得靠过敏源测试。
2. 柑橘类精油
▲ Oshadhi 的文案就有提醒
如果你在用这些精油,记得白天也要避光储存。
护肤品中有很多对于敏感肌会产生刺激的成分,比如:香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防腐剂)、香豆素(香料)……敏感肌看到一定要及时避开。还有一些功效成分,效果好但也会给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或者有去角质、破坏屏障的的问题产生。
对于换季期间“不稳定”的皮肤,这些刺激会让你的脸雪上加霜。我们一直说“护肤就是预防大于改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换季期,就不要轻易尝试功效护肤品啦!
如果其中有产品是你长久在使用,并且秋冬用也没有不适,可以继续用下去。只是提醒大家春天慎重添置、改变护肤品,买了功效产品可以等过了 5 月再用。
1. 含酒精护肤品
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防晒(尤其日系防晒),日系化妆水。
酒精添加到产品里面,一方面为了溶解功效成分,另一方面溶解皮肤的一部分脂质,打开屏障的通道,帮助功效成分吸收。
油皮出油那么多,酒精倒不会有太多负担,但干皮和敏感皮就要慎重使用了!冬天的干燥状态还没有扭转,碰到酒精浓度比较高的产品,只会越用越干,对皮肤屏障不好。
2. 酸类焕肤产品
特指果酸、水杨酸这种常见的酸类产品。乳糖酸(不是乳酸)、葡糖酸内酯等改良型果酸不算,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产品们。
“酸”自然是很好的焕肤产品,但焕肤的原理是快速去角质,让皮肤呈现柔嫩状态。本来就不稳定的干皮、敏感肌,容易因为去角质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所以别在这时候折腾。
3. 原型 VC 产品
特指原型 VC,看成分表名称是“抗坏血酸”,后面没有其他字。产品常见于修丽可、Obagi 这些专业功效护肤品牌。
一般在瓶子上都会有特别注明:XX% L-Ascorbic Acid(XX% 左旋 VC)之类。
VC 超牛,高浓度原型 VC 更牛,功效上没得说的。
但原型 VC 的产品, pH 大都<3,比皮肤自身的 pH (大概不超过 6)还要低很多,会快速引起皮肤刺痛、泛红的反应,不是耐受皮不要随便用。
像是 AA2G、VC-IP 这些衍生物的成分就不算了,刺激性没有很强。估计会有人问科颜氏透明瓶子包装的集焕白均衡亮肤淡斑精华,它就是用的 VC 衍生物。但整体配方也不是很适合换季来用,大家也观望吧!
4. A 醇类产品
A 醇,也叫视黄醇。抗老能力超强,但对皮肤有刺激!
绝大多数人在使用 A 醇的初期阶段必然会有起皮、干燥、刺痛、痘痘增多的情况,都是正常的 A 醇不耐受反应。
如果常年在用 A 醇,早就没有不耐受了,就可以继续用。
如果你是敏感肌、干皮,最近刚开始打算用 A 醇,或者已经有不耐受的情况。建议先暂停,好好保湿修复,先度过换季再说。
没必要买
1. 除螨喷雾
有一个算一个,都没什么用!
螨虫能够引起皮肤、呼吸道过敏,但它的粪便和尸体也同样在过敏源之列。喷雾即使有用,也只能杀死螨虫,对其他的东西并没有去除作用,过敏源依旧存在。
最好也不要在室内晾晒、拍打棉被。粉尘、螨虫全被拍到室内空气中,反而更容易引起呼吸道过敏。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让这些过敏源远离我们:
床品每周或隔周清洗,枕巾、浴巾每周更换
使用吸尘器清理床垫、被褥等,吸走尘螨和它的代谢物
使用新风机替代开窗,防止粉尘进入室内
擦拭桌子时候使用湿抹布,能够避免物品表面的毛毛、粉尘再被扬到空气中
衣物、床品,有条件的可以使用 60℃ 以上的热水清洗半小时以上。然后使用独立烘干机烘干,可以有效除螨、除菌、除毛。
每年使用空调之前,拆卸清洗滤网,使用专用喷剂清洁机器内部
Ps. 独立烘干机收集衣服上的碎毛、毛屑、宠物毛发的效果更好,能减少上面的尘螨、粉尘和室内空气中的过敏源。
2. 日系抗过敏护肤品
日本对于护肤品和药品的划分界限,比我们国家要模糊很多,很多二三类医药品在本土药妆店就能买到,自然也很容易通过代购进入国内,比如:
就拿 IHADA 来说,它是资生堂集团旗下的品牌,产品既有二三类医药品(药品)也有医药部外品(护肤品)。
日本的药妆店是药品和护肤品都可以销售的,而且也有药企和化妆品企业会跨行研发生产产品。很多人可能以为是药妆店购入、隶属于护肤品牌,就自然而然的以为是护肤品,长长久久地用下去了。
像是我们列举的药物产品,里面含有的药品就有:苯海拉明、利多卡因、乌芬那酯、苯甲酸唑啉盐酸盐、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不是感觉名字认起来都有难度?它们大多是抗敏药、收缩血管药和麻药,是绝对不能作为日常护理产品使用的。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品牌和产品,不要不做功课就盲目入手,尤其是日本那些针对便秘、头痛、过敏、敏感的产品,模糊的界限划分方式,会让你很容易错把药品当保健品用下去。
在搜集信息时候,我在知乎上看到个问题:“过敏可以有多严重?”
有一位 1 万赞的答主 @空之翔说:“堂弟爸爸的战友,明知道堂弟对海鲜过敏,还偷偷拿鱿鱼丝给他吃,最后没有抢救过来。”
“过敏”对于信息闭塞的那代人是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但对我们不是。“敏感”和“过敏”的界限,普通人虽然还不能非常清晰地解释,但瘙痒、红疹、水肿的反应已经先它们一步而来。
对于这些,及时地预防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希望大家都能安稳地度过换季。
/ 撰文:王翠芬 丨 设计:子丸喜四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