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今儿生日,四十啦!

一大早,老妈电话过来,催着我早点过来吃饭。

生日这天,妈妈都会给我做很多菜,寓意丰富。

洗洗涮涮,家务搞定。

蒸蒸煮煮,早饭完毕。

带上我的妞,奔向远方。

一进门,老妈脸上就被点亮了。搂着小妞,只喊,长高不少了呀!

其实,我们五一才见过面。

老爸带着毛毛去学校参加结业仪式,还没有归来。

妈妈提醒,有没有蛋糕。

我说,没有啦,大家都不怎么想吃。

蛋糕还是要有的,毕竟四十岁了!老妈时刻会提醒我“老”了。

岁月会催人老,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可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老啊,去镜子前照照,微胖的脸上,笑意盈盈,还是从前的胖丫头。

妹妹从开发区的公司赶回来,跟我祝寿。

一家人坐定,俩小只给我唱生日歌,我们许愿,吹蜡烛。

满满的仪式感,好久没有这样对自己了。

妈妈的菜谱里盛满了祝愿——

一条鱼,年年有余。

一碗肉,红红火火。

涨蛋,收入渐丰。

炒面,长命百岁。

除此以外,还有大虾、金针、花菜、凉粉……每一样都是我曾经的最爱。

拍照,记录一切。

这些菜肴,比不上高档饭店里的,但是情感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张拼图。

以后,不管去向何方,这些图像都是带着味道的,此刻真正明白蒋勋他们说的美了,是带着情感的共鸣。

虽然,离我身份证上真正意义上的四十岁还有一年,课看着眼前的灯光,很多问题开始明晰。

01.关于家庭

吃饭的时候,老爸不由自主地去谈妹妹跟我的婚姻问题。妹妹离异两年多了,至今孤身一人带着孩子。而我的婚姻,也是一地鸡毛。

也许,此刻的爸爸有点遗憾。言语中,多了一些感伤。

我只是感叹,大学里少学了一门功课——亲密关系。

妹妹扔出了一句话,也许这跟我们的家庭有关,我跟姐姐是缺爱的,你们大多忙于生计,哪里顾及跟我们的情感交流。

老爸一时间愕然,老妈也显得局促不安,他们开始唠唠叨叨地说当时的困难。

我接过话题,凭良心讲,老爸老妈已经比村上的一些人强多了,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如此的学历和见识,我也不会走出丹阳。

老爸,老妈,应声说对。

我知道妹妹的难过,她是老二,又是女孩,很多地方并不受待见。

我也是女孩,却是老大,享受了很多优待。

从小,她就爱哭,就更不讨人喜欢了。相反,我性格比较豪爽,学习也不错,更多了一份宠爱。

在爱的天平上,我这边着实要比妹妹那边厚重一点。

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后来不幸的根源,成长的路上,如果不进行自我反思,而是跑进狭窄的胡同,只会更受伤。

那个时候,爹妈的生活目标就是赚多点钱,让我们一家活得不那么拧巴。

妈妈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她的勤劳和坚韧,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爸爸是高中毕业,做过代课老师,后来经历进厂,改制,下海,开店等一系列尝试,他曾是一个文艺青年,现实生活把他锤炼成如今“大道理教授”。

他们那个年代,只能看到我们吃饱穿好了没有,看不见我们内心的渴望。

有多少父母能看见呢?

为何家会伤人于无形,就是没有看见孩子内心的需要。

如今,我一点也不怨,因为他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相反,我的家庭教育缺陷更会让我调整自己对小妞的教育方式。

希望妹妹也能从那种错误的归因里走出来。

02.关于爱情

吃过饭后,妹妹问我,如果当年你不拒绝那个河南的男孩,是不是就会改写你如今的生活。

现在的我,不会再想“如果”的事了!

完美的爱情似乎只能在电视里演出来,一旦落地生活,都会有狼狈不堪的一幕。

爱是包容,爱是奉献,爱是责任,爱是忍耐,当这些标签渐渐淡去,再多的形式都沦为欺骗。

四十岁的我依旧相信爱情,但不迷信爱情。

听到身边90后的小姑娘满脸兴奋地跟我聊那个“他”,我很喜欢,年轻的爱情就像他们的身体,充满着活力。

看到身边70后的老男人们花式宠妻行动,我很欢喜,年长的爱情就像他们交出的工资,充溢着笃定。

我这个80后,正在穿越重重迷雾,他们的爱情也在疗愈着我。

是不抛弃不放弃,还是卸甲归田,重新出发,都需要一个更高级的自我。

03.关于生死

傍晚,同事约我一起去参加原领导母亲的葬礼。

就在昨天中午,他的母亲穿越马路时遭遇车祸,当场过世。

巧合的是儿子正开车路过,前去询问情况,哪知是自己的母亲,当场奔溃。

早上母子还互相告别,中午就阴阳两隔。

史铁生说“s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是知道自己的s期的说法,然而毫无征兆来临的sw,就不能是节日了。

不过,sw是必然的归属,s都不怕时,一切都可以放下了。

陆游说,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好问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苏轼悲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为国崇高,为情缠绵。

今天读书看到一个新鲜的词“NLP思维逻辑层次”,就是将一件事分解成6个层次来理解,每个层次之间是有高低之分的,从低到高分别为:

环境——物质,金钱,其他人事物

行动——做的过程

能力——技能,思维,情绪

价值观——应该怎样,什么重要

身份——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精神——意义,贡献

这六个层阶都是不是孤立地存在。上一层次的思维一定要建构在下一层次的思维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前五个都是从隔热你的角度来思考,而第六个关心的是个人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使命,你能为别人带来什么影响,能够为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而我们思考的路线是自上而下,就是把精神层次放在第一个层级。

将思维层次提升到精神层面,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过有意义的生活。

由此,我们再去看死亡这件事,当我们成为一个对别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存在,这样的死去是伟大的,值得被祭奠。

像袁隆平,吴孟超等国之重器般的人才,也像救人而逝去的体育老师和辅警等,还有就是为了我们这群人的幸福而牺牲的烈士们。

不是为了唱赞歌,而是到了这个年龄,死亡已经不是恐怖事件了,活着的每一天怎么度过确实是更重要的。

晚上,跟着一群热爱青春的人,讨论十分有趣的话题,即便在休假,我们也很欢欣,因为生活真的是很好玩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