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拜见印度的圣雄甘地。
她对甘地说:“求您一件事,我儿子太爱吃糖,医生说这样不好,但我说服不了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您能劝劝他吗?”
甘地说:“你下个月再来吧。”这位母亲说:“我们走了三天才到这儿,您就开开金口劝劝吧。”甘地还是坚持说:“不行,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那对母子又来了。甘地就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太多糖了。”小男孩点点头。
这位母亲就问:“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您上个月怎么就不肯说呢?”
甘地说:“因为那时候我也有吃太多糖的习惯。”你看,张嘴说话很容易;但是只说自己相信和能做到的事,不容易。
所以,今年跨年演讲,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什么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格局、中美博弈分析、投资理财预测,咱们一概不聊。
今年的环境复杂到这种程度,每一个讲老实话的人,都不应该假装自己手里有答案,宣称自己看得清未来。唯一真正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思考的指针转向自己。
所以,今晚,请原谅,我只讲给了我巨大触动的故事,只讲自己身在其中、正在践行的道理。但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还不止于此,而是“启发”这个词本身。
到底什么是启发?我听过对这个词最好的阐释,来自于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叫杰罗姆·布鲁纳。
他说:“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什么意思?这其实是说,人类的知识传承,不是这桶水倒给下一桶水,下一桶又传给另一桶水,而是我们每一个有灵性的人,都有本事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再添点自己的东西,不断地超越过去,还给世界更多的东西。
添加什么东西?就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啊。这就叫启发。你看甘地,他其实不需要身体力行之后,才知道吃糖不好。吃糖对身体不好,这就是个道理。但当甘地加入了自己戒糖的行动之后,听在小男孩耳朵里,这句话才更有说服力。这是说老实话的更高境界: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叫:“这个思路有启发!”我跟同事开玩笑说,今年这一场,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卖火柴的小老头”。我一根根地擦亮我自己的火柴,但是期待的,是你能拿到这个火种,也燃烧一部分你自己,它才能变成你的,你也才能传给别人。
明年一年,你肯定也会听很多道理,也会讲给别人很多道理。但在讲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加半句话,说说你自己曾经是怎么干的。哪怕只在道理后面缀四个字:“俺也一样。”
当道理穿过了身体,再传给别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