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了解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时间统计。
“柳比歇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我翻着他的日记,一会儿看看一九六0年的,一会儿看看一九七0年的,瞅一下一九四0年,看一眼一九四一年,——哪一年都是一模一样,千篇一律。天哪,实在谈不上是什么日记。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还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我看看战前的日记,也如出一辙。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一般构成日记中心内容的那些东西一概不见。 ”
“我发现,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不少人反对柳比歇夫,觉得他这样的做法是丧失了人性,变成了一台时间机器,简直像是一个可怕的偏执狂,但是正如作者最后所说: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因为我在小说中已谈到,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比如我个人对这种时间统计方法做了化简,更适合我自己的节奏,我给自己的16年目标涉及到读书,工作上的进步,英语的回顾,练字,锻炼身体,以及一些细碎的事情......我想做的事情那么多,不做一些规划怎么能更好完成呢。通过每天的记录,了解自己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每周会适当的整理回顾一下。
这个列表一方便帮我梳理每天要做的事情(一个私人事列表,一个工作列表),并能够帮助我需要回顾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快定位到是在哪天做了这件事(尤其在工作回顾中非常适用),进度如何。比起以前茫茫然过了一天又一天,现在显得有计划性的多,而且从心理上也让自己增加了一丝信心。
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会结合番茄工作法,设置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提醒,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就做这一件事情,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的效率竟然也有所提升。
我想没有一个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对震惊膜拜的,柳比歇夫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已,而每个人理应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节奏。
至于本书,了解了柳比歇夫的这种时间统计法和他的生平事件即可,不推荐阅读整本书。
阅读时间:2h55min
记于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