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林,他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小晶,据说两人从小手足情深,感情深厚。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兄弟俩,5岁的小林就承担起了照顾小晶的重任。在那个贫瘠的80年代,父母早上出门时往往会给哥哥1元钱,这便是兄弟俩人一整天的伙食费。为了让年幼的弟弟小晶营养跟得上,哥哥小林总是紧着弟弟小晶先吃,正在长身体的弟弟小晶食欲总是出奇的好,每次都是一扫而光,而小林常常饿一整天的肚子。后来,有朋友给小林开玩笑,他的身高估计就在那时被限制住,怎么也突破不了170厘米。
转眼,小林六岁了,到了入学的年纪,可是小林却高兴不起来,他入学了,两岁的弟弟小晶怎么办啊?左思右想,小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每天背着弟弟去上学,起初老师都不同意,怕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小林百般请求,千反保证,只有把弟弟小晶放到教室外校园内就可以,弟弟小晶很乖的,不会哭闹吵到其他人。老师经不过小林的软泡硬磨,最终同意了小林的请求。这样小林带弟弟上学,一晃就是四年,直到弟弟小晶到了入学的年纪。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小林和弟弟小晶长大成人了。小林考上了大学,而弟弟小晶却因学习成绩差过早地步入了社会,品尝人生百态,兄弟俩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小林大学期间,弟弟小晶以哥哥为荣,隔三差五给小林寄生活费,寄各种零食,或许回报多年来哥哥对他的百般呵护,或许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哥哥身上。小林宽裕的生活费惹来了周围同学的艳羡,让人一度以为他来自富裕的家庭。
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哥哥小林不负众人,如愿地进入了国家公职人员队伍,成为了他们家族中唯一一个吃皇粮的人,全家在村里顿时喜气洋洋,扬眉吐气。弟弟小晶更是为哥哥小林的今日感到由衷的开心。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飞逝而过,后来俩人皆娶妻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弟弟小晶虽没有学历的支撑,但为人低调谦虚,踏实肯干,三四年的光景从一家能源电气公司的电工到技术人员,到部门经理,再到华东地区的总经理,手下由三四个员工到几百人的团队,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收入也水涨船高。而小林却一直原地踏步走,工资两三千,职位一栏仍然写着办事员。弟弟小晶原先对小林的崇拜渐渐地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鄙夷不屑,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像两条平行线再也无交集的可能。
每次和小林聊天,他都痛苦不堪。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我想告诉他的是,首先,要正视这种差距,他们差距来源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不能同频共振。弟弟小晶周围出没的都是商人,他们谈生意喜欢喝茶,共话未来,创收利润;而小林职场上的失意让他每日抱怨连连,或厮混于形形色色的酒场,或醉酒于梦中。其实,小林也特别想改变现状,但好像陷入了沼泽深渊,动弹不得。小林目前需要做的是放下焦躁的心态,沉淀自己,学会阅读,学会深思。既然本职工作比较清闲,那不妨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打磨一项技能,尝试刻意练习一万个小时,看看是否会有奇迹发生。浮躁的一颗心沉淀下来,头脑日益丰满,步履日益轻盈,钱袋日益充足,在成为更好自己的同时,也给周围人带去正能量,新观念,新思维,也必然迎来好人缘,包括久别的兄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