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从小到大,父母们常常对这样对孩子说。
1
东东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成绩拔尖,酷爱演讲朗诵。中考前两个月参加县级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得到去市里参加决赛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去市里比赛的机会,他精心准备,希望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可是却受到了父母的反对。他的父母本来就不同意他代表学校参加县级比赛,他是瞒着父母去的。这次去市里比赛要花费两天,父母怕影响中考,坚决不给去:“我都是为你好啊”。
东东闹起了情绪,中考也不好好复习,只考了一个普通初中。他的父母悔不当初。
2
我有一个闺密的大学同学丽力,大学快毕业时谈了一个中专毕业的男朋友,父母死活不同意,说他学历太低了。男孩打电话来找菲菲,她母亲一接电话,直接羞辱男孩,说“你学历那么低,拿什么养我的女儿?”
菲菲是个听话的女儿,她痛苦地放弃了这段初恋。工作以后,跟一位当医生的小伙子谈恋爱,这位不论是收入还是家庭背景都比菲菲强,但是菲菲的父母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在哪里呢,说小伙子的牙齿不好看,怕影响下一代!
菲菲对我说,“这次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论付出多大代价!”
她还告诉我,几年以前的那位中专男孩,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公司,小有成就。菲菲后悔一直做“乖乖女”,太“听话”了。
妃妃父母烦恼得很:“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理解呢?你要嫁她,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现在,她已经嫁给了那位医生,有一对可爱的子女,生活幸福。她的父母,生气了一段时间,后来也慢慢接受了现实。
3.
零玲刚大学毕业,打算在所就读的二线城市找一份工作,好好打拼。她的父母却要求她回家乡,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发展,考公务员或者公办教师,拿“铁饭碗”。她妈妈说:“我们也是为你好啊,怕你在外工作辛苦,怕你受委屈,怕不能常常看到你。”
五年以后,见到在外打拼,小有成就的的闺密,丽力只有羡慕。她无奈地说:“父母命不可违呀,他们只有我和哥哥两个孩子,哥哥已经在外面发展了,要把我留在他们身边,他们才会开心。”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恋爱婚姻,父母们总是想要子女“听话”,服从他们。他们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来强加给儿女,希望控制子女的一切,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都是为你好”,有了这个借口父母们就可以无视孩子的需要,伤害孩子的感情,把自己的三观强加于儿女身上。
首先,老人应该有老人的事情,不能把生活的中心都押在儿女身上,儿女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
其次,儿女们要自立自强,不再依赖父母,懂得与父母划清界限,从小事做起,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父母“我长大了,可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你不能再控制我”。
而且,世界变化太快,老一辈的人生经验,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指导21世纪年轻人的生活了。就拿“铁饭碗”来说,“铁饭碗”也不能保证一辈子的稳定工作了。
与君成悦写作新生班
齐悦梦想社群第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