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二宝,四个月大。不想躺着,总想抱着。抱起来,四处张望。看见一盆花,静静地看上半天;看见一幅画,静静地看上半天;看见一本书,也可以看上半天……无论看见什么,只要是没见过的,都可以看上半天。来了兴致,不止看,还要吱吱呀呀说上一番,似要表达什么。
我想,这就是小孩子好奇心的表现,这是孩童的天性,与生俱来的。因为好奇心,因为有着探索这个世界的愿望,所以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才能飞速提升。但遗憾的是,在我们周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童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却普遍越来越少。好奇心越强,人的成长越快;好奇心越弱,人的成长就越慢。这大约就是少年或青年成长快,而成年或老年人成长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原因吧?
当然,好奇心的强弱与年龄并无直接关系。被称为“中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在游历阿尔卑斯山大峡谷时偶遇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老太太80多岁了。闲聊时,潘建伟自报家门,说:我叫潘建伟,来自中国。没想到,老太太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潘建伟大吃一惊。老太太说:我知道你。我在《自然》杂志上读到你的文章。这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出于对科学的好奇,一直在坚持读世界顶尖的《自然》杂志。
近年来,教育改革花样繁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我想,不论怎么改革,首先应从保护尊重学生好奇心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