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认同效应”创建会员需要的社团

各位看官,上周在简书分享关于《内在动机》中“自主选择”的应用之后,本周我又发现了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影响力》,并从书中的7项原则里选择了“社会认同效应”来提升哈尔滨索菲亚分舵会员的参与度,具体如下:

【R:原文阅读】《影响力》(微信读书APP)——P356

几年前,北京一家连锁餐厅的经理与研究者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旨在找出在既有效又不花钱的情况下增加某些菜品销量的办法。他们想看看,能不能在不降低菜品价格、不使用更昂贵的食材升级菜谱、不新增更有经验的大厨也不聘请顾问对菜品的品质大肆宣传的情况下,让顾客更频繁地选择特定菜品。他们想通过直接给菜品贴上一个标签就搞定这件事。经理和研究者的确找到了一种效果特别好的标签,不过和之前预想的诸如“本店特色菜”或“厨师今日特别推荐”这样的标签不同,他们只是给该菜品标上了“最受欢迎”字样。

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每道菜的平均销量都增长了13%~20%。显然,这些菜因为受欢迎而变得更加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菜品的销量增长,靠的是一种既廉价又完全合乎道德(这些菜品的确是最受欢迎的品目)的说服手法,它便于执行,只是此前从来没有经理采用过。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伦敦。当地一家啤酒厂的酒吧与研究者一起进行了一项实验。酒吧入口处的告示牌如实指出,该啤酒厂当周最受欢迎的酒品是波特。统计发现,波特的销量立刻翻了一番。

【I:诠释原文】

为什么“最受欢迎”会如此有效?因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都强烈地倾向于认为,在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时,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行为是正确的,而且这种想法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的。这便是“社会认同效应。”《影响力》中的“社会认同效应”指: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当这些人与自己存在相似性时。

社会认同效应在什么条件下最效果?当我们不确定怎么做才最好时(不确定感);当最佳做法的证据来自大多数其他人时(从众);当证据来自跟我们类似的人时(相似性),在这三者同时出现时最有效。

原文故事拆解,整理出原文中的how(步骤):

1、 找出:“我”在某一问题上即有偏好又缺乏信心的状态或情境。例如:餐厅里不知道吃什么好的顾客。

2、 提供:与“我”类似的其他人在怎么做。例如:在菜品旁标上“最受欢迎”字样。

3、 可视化:引导“我”进行低成本试错。 例如:顾客可以轻易看“最受欢迎”字样;或者当顾客询问时,服务员可以说:“试试这道菜,它是最受欢迎的菜,通常每桌都会点”。

将这一原则应用到社团运营中,可以有效增强成员归属感、吸引新成员并提升活动参与度。若想要利用“社会认同效应”经营社团,可以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温柔地了解“会员”的痛点问题——即有偏好又缺乏信心的状态。

二是展示多数人都在参与活动并有所收获的真实证据。

三是利用与他们有相似之处的人做案例。孩子或学生更喜欢模仿同龄人,同理有痛点的会员更希望了解有相同经历的其他人的做法,而非社交媒体或书籍上有待检验的知识。

【A1:回顾与反思自身经历】

回顾2025年1-5月份的分舵活动,会员对多数活动的报名热情并不高,甚至有一期的分享活动只有两位会员到场——分别是分享嘉宾和我,其他参与的学习者都是非会员。课后,对这一期会员不来参与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到:第一是因为分享内容不在大多数会员的痛点上,所以他们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就没来参加;第二是因为大多数会员都与分享嘉宾不熟,分享嘉宾基本不参加社团活动。

反思:社会认同的前提是信任,而活动组织者需要做的是将“个人参与”转化为“可见的群体行动”形成自驱的活跃状态。

【A2:规划未来的目标与行动】

目标: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应用“社会认同效应”原理,完成三项任务(塑造1位典型会员、创立2组分层陪伴、吸引3位新会员),并用数据面板的方式向会员展示社团成就,增强会员自豪感。

行动规划:

1、至少塑造1位典型会员:

每月定期在社群内表彰活跃会员(如“本月分享之星”、“本月最佳语句”),请分享他们自己的贡献或成长故事,激发其他人的效仿意愿。

2、至少创立2组分层陪伴:

为新成员分配“陪伴人”(老成员),新会员入会后的前一个月通过一对一陪伴的方式减少融入阻力,并且陪伴人的积极态度会也直接影响新人的参与度。陪伴人不同于“师父”,不负责拆页指导,只需要帮助新会员熟悉分舵的人员情况、活动安排、参与方式等。

3、至少吸引3位新会员加入:

展示“多数人都在做”的证据(创造可见的群体行为),吸引新会员加入,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项:

①活动现场拍摄集体照、短视频,实时发布到社团社群,让未参与者直观感受到“错过热潮”。

②在招新海报或推文中加入真实成员的照片、感言视频,用“同龄人证言”降低潜在成员的心理门槛。

③展示往届会员在拆书帮的个人成长历程,可以做主题分享:如何做到分身有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如何做到情绪稳定(亲子教育&亲密关系)?如何实现自我提升(习惯养成&认知提升)?如何重新审视职场竞争(人生规划&职场能力)?

④每次会议开场都用固定的宣传口号:“在拆书帮,我们相信只要是【能力】,就都可以被培养和掌握!”。

我希望在未来的三个月,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解决自己的卡点问题:“如何促进拆书帮本地分舵的社群活力,让社群自行运转,减少各成员对舵主的依赖。”也非常欢迎各位看官给我留言,把你们的想法告诉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