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长期的关系中,人们会发展出一套共同的标准、习俗、信念与禁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所以从关系中产生了一个带有序位和结构的系统。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发展出的标准、习俗、价值观不一样,因此,所产生的序位和结构应该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东西方的不同,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本书中的序位和结构是以西方文化背景为底色来说的,可能有的地方在我们中国并不适用。
序位与爱,爱也应该被放入一个序位中,序位>爱。让我想起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序位与结构所代表的那个或那些,是“更大的存在”,是“道”的一部分。
下面关于序位与爱的诗很美,前几句读下来感觉序位像身体,而爱像经络——呵呵,内经“中毒”了。
每个人都有他应有的位置,在每个系统中都一样,如果违反序位,就会别扭、痛苦,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是对于书上所描述的具体的位置,到底是现实世界、意识层面,还是系统层面、排列中的,现在还理解不了。需要在生活中试验一下。
书上提到“低序位者永远不能帮助高序位者”,我对此不理解,向雨馨老师提出问题:是这样绝对的吗?比如我们中国人讲究父慈子孝,为人子女做的很多事,能算作帮助吗?该怎么理解呢?
下面是雨馨老师的回答:
低序位的人不能帮助高序位的人,子女为父母做事只能叫供养不能叫帮助。就好像你送一些水果到庙里去上供,你不能说是帮助菩萨去。当说到帮助,只能是上对下或者平级。
很多子女在现实中把自己的身份抬高了,认为自己是在帮助父母,这是有偏差的。子女做很多事,是尽孝道,不是帮助,从系统层面讲子女付出的同时获得了清白感,就是自己心安了,不内疚了,甚至拥有了一些话语权和资格感(并不是说为了这个才做)。也有些父母不接受子女的付出,这种父母自己紧握清白感,就是那种“不想欠你的”。还有些父母虽然不需要但是接受子女的付出,这个过程就把清白感给了子女,子女因此尽了孝心,你说这个过程是谁帮谁呢?
如平老师曾说过,如果你是个孝子,你要感谢你的父母,是他们给了你做孝子的机会,如果他们不给你机会你试试!
还有对清白感的解释:
比如丈夫出轨,妻子做得很好,这时候妻子就会有很强的清白感,这时候家庭不可能复合,因为失衡了,只有妻子放弃清白感,自己也有失误,或给丈夫补偿的机会,系统才有可能恢复平衡。
比如女人在家里付出很多,男人付出少,这时女人就有很强的清白感,家庭就会失衡,此时,聪明的女人少做点,让别人多做点,家庭才可能平衡。这实际上才是遵从道,遵从序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