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对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儿子毫无办法。
他和儿子磨合了快一周,孩子的父亲,偏偏出差在外,米歇尔逐渐失去了耐心,这天晚上。父亲布朗终于回来了,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儿子又哭又喊的声音。原来米希尔下了最后通牒,无论如何,明天一定要去幼儿园。又累又饿的不冷,见此情景,第一反应是,把儿子关进他自己的房间,可是他改变了主意,因为他意识到这样做,一点帮助,都没有。结果他坐下来,反其道而行,他就想,如果我是乔治。是什么促使我愿意去上学了?认识新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是拼图,对了拼图,他拿出了原本买给儿子当做礼物的拼图。叫上妻子米歇尔,女儿麦琪三个人,围在桌边,嘻嘻哈哈的玩起了拼图。乔治哭了一会儿,被她们的笑声吸引,看了看就吵着要加入进来。布朗说不行,你必须先去幼儿园学会了拼图才能参加。第二天米歇尔原本以为乔治肯定又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谁知小家伙已经自己穿好衣服躺在床上见到妈妈进来,他马上爬了起来,妈妈,我们快一点,我不想迟到。
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你是乔治的父母,你会怎么办?VB利诱,还是选择把孩子关进小黑屋,你能做到像布朗那样四两拨千斤的解决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难题吗?
不冷才起的,策略,之所以立竿见影,是因为他站在,乔治的角度出发思考,对乔治来说,上幼儿园这个行为对于他来说是件坏事。这其中隐含着胆怯,对未知的恐惧等消极意义。布朗通过导演家庭喜剧,消除了小男孩内心的恐惧,使上幼儿园,对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去幼儿园,就能加入到有趣的家庭活动中。这个新意的产生,则完全是通过她父亲的操控获得的。父亲对他的哭闹不理不睬,使他体验到了被排斥在家庭之外的恐惧。这种恐惧也正反映了他不愿去幼儿园的深层原因,他对家庭的依恋。她愿意去幼儿园,并不是因为那里有那么多让他感兴趣的事情,而是他意识到,去幼儿园对他回归家庭的情感圈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才会转变自己的态度。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这样你来我往的内心较量,这种较量就是博弈。通俗的说法就是花招诡计,在职场商场,情场中,这种产生于人际博弈过程中的操控和反操控,几乎人人都会碰到。它是一种克敌制胜的谋略,也能够成为杀人于无形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