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方法错了好调整,但方向错了却很难转变
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拉,磨蹭?
为什么无法和孩子顺利的沟通?
为什么孩子总是在与家长对抗?
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是不断重复的出现在我们和孩子之间,这到底是为什么?
1.缺乏了解。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
不明白孩子的真正问题在哪里,往往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
比如孩子作业拖拉,大部分家长做的就是不停的催促,或者是全程的监督,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效率,但结果往往是孩子各种各样的情况磨得家长疲惫不堪。
有的家长说: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
我想说:你重复了几十遍都没有用,需要反思反而会是家长你了。
爱因斯坦说过:“不在问题的同一思维去解决问题”。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孩子做作业拖拉,这是现象;而本质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拖拉?那是因为他不想,也不喜欢。
父母的催促与规划,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
2.缺乏信任
可能会因为孩子屡战屡败中,而对孩子失去信任与希望,甚至会说一些带有毁灭性的话。
比如:我就知道你不可能做好!这么简单总是出错,你真是太笨了……
家长长期的否定与批评,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负性思维,觉得自己的真的很差劲,进而关闭心门。
而“我真的很差劲”这样的一个信念,如果不能及时地纠正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多给与孩子支持与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怀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评判。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古老的东方智者说过:对生命中的事物施加干预,意味着同时伤寒他们和自己,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微小且显著的力量,不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强大且神秘的力量。
3.没有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船,迷失了方向,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迷茫与困惑。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什么是正确的目标?
那就是培养发展型人才,培养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如今已经不是工业化时代,仅凭一纸文凭就能保住一个金饭碗。
在如今智能时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在当今流变的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孩子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
而拥有这些品格的人,一定是拥有一个健康人格,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100分、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都只是为了实现我们目标的木筏。
而很多的家长错把考上高分当成是孩子学习路上的目标。
所以会有很多的孩子在问及为什么要学习时,他们的回答是为了考100,为了考上好大学,有的甚至说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学。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毕业后出现全校仍书的现象了。
因为错误目标的树立,让孩子没有与学习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需要培养的还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校园的生活。
青年教育家赵雨林说: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这种人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不仅别人对自己不满意,连自己对自己也不会满意。
学习绝不仅仅只是孩子的事情。
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整天打牌刷手机,想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爱上学习,怕是有点难。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指责孩子,眼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排斥,越来越逆反。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与归属感,如果在父母这里得不到,他们就会用他们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用他们的方式去获得归属感。
如何让孩子与学习建立好良好的关系?
改变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而对于学习,我们需要成为孩子指路明灯,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以梦想为长远目标,进而细分成每个阶段,直到当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比如:我家老二的梦想是长大以后要当宇航员。
我会告诉他当宇航员需要考上航天大学,要想考上那个大学,高考时的分数就一定不能低,高考时想要轻松些考上,初中的成绩底子也不能太差,我们现在虽然是在一年级,正是我们在学习上打下扎实基础的时候,然后我会通过作业或者是孩子测试卷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紧接着就是引导他做出相对应的学习计划,(注意,这里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引导孩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每天的计划怎么订,怎么学,孩子说了算)。
有了学习计划,相比每天在家长催促下做作业的孩子,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都高太多,一个是完全主动,而另一个是完全被动。
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学习的意义,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每个人最愿意听的就是自己的话,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自己做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指引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