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的第16篇原创文章。
我们活着所做的很多事情是为了对抗死亡,而所有为了逃避、远离死亡而产生的做事动力,都被称之为死能量。心理学上也有关于死本能的说法,死本能的对立面是生本能,它们又是同时相互存在。
我个人的理解:
生本能是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们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死本能则是恨和对糟糕事物(感受)的被动逃避,是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无奈,没有选择。此长则彼消,此消则彼长。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什么地方生能量更多一些?什么地方死能量更多一些?什么样的思维是死能量?生机勃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应该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对于死能量的了解,我可能会更多一些。我所在的农村,应该就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死能量。虽然我从这里长大,但对这里却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
不理解之一:
在我们村的街口会经常站着一些人,仅仅是站着什么事都不做,也没什么事可做,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对过路的人品头论足:这个人是谁?这是谁家的小孩儿?。。。。。现在我闭上眼睛去感受那一个个站着的人更像是僵尸:不会思考,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长年如一日的生活着。而从某种程度上去说,站在街头,似乎是在表达自己想与外界连接的愿望(不合格的宅男宅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能量?但是又不对!我记得亲戚村庄上的一位阿姨,同一个街头,大致的姿势站的有十年了(我每次去亲戚家十次有九次都能看到她站在那里张望),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渴望链接,却从来不去寻找别的链接方式;渴望链接,却从来链接不了!被动、封闭,这不就是死能量的基本特征吗!
不理解之二: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15年前),村里的年轻人会在20到24岁结婚;而在我初中以后,在我们这一地区的人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早了,到了现在甚至十几岁就要结婚,我就更不能理解了,时代越来越进步,为什么我们在这方面上却越来越退步?用我爸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这里女孩少。女孩少就要让孩子早结婚,那是在怕什么呢?怕孩子结不了婚!孩子结不了婚又意味着什么呢?家族的断裂,基因的丢失,意味着彻底的死亡。因为怕死,所以让孩子早点结婚!而孩子也被这强大的死能量所控制,怀着这种极大的热情,数不胜数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可以在一天之内相亲十几场。
不理解之三:在我们这里大部分父母都觉得让孩子结婚是自己的任务,并且是唯一的任务,注意是唯一的任务。只要完成这个就可以了(完成之后就不知道要干嘛了)。谁完成的越早也会越值得骄傲,所以便会互相攀比,焦虑情绪在年关弥漫在这里。那让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对于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是死一样的感觉:村里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默认这个事情是父母的任务,先是部分人完成了,后一部分人效仿,然后又有一部分人完成了。完成的人那种在村里的无限风光,“惹人羡慕的样子”。对于未完成任务的人,那种荒凉形成对比,其中滋味可想而知。当然这些只是感受上的,现状还会让未完成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别人都做到的事情自己居然做不到!这种感觉何尝不是一种耻辱?羞愧,想让人逃避,甚至去死!而为了逃避这种死亡的感觉,作出一系列违反孩子意愿的事情,对孩子做出各种逼迫威胁。
我,对这个世界满怀好奇心,时刻想让自己有进步,每天都在期待自己未来更好的模样,对这个世界想要有无限的探索。这些思维和做法,和死能量背道而驰,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在家里我会经常感觉到莫名的被打压,时刻有想要逃避的冲动。
我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勃勃生机,这些能量让我不再目光短浅,我不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有所追求,只是单单的想活出更好的生命体验。
感受自己的能量体,你所做的一切,能量源泉到底来自哪方面?不要被死能量所控制。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打赏,感谢你的陪伴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