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这本书是夫子他老人家与弟子之间很平常的对话录,我平时也没把这书当什么神圣经典看待。
如今讲《论语》有两个方式,一是在文献(书籍)基础上去讲,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字词训诂之类。或是在文本基础上,结合生活阅历讲述自己的思想。
两者都是常见的方式,根据自己的侧重点,可以选择不同的《论语》读本,然后收获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在开始《论语》阅读时,不妨先问下自己求得是什么。
我比较推崇的学习方式,便是闲聊的方式。要把《论语》读活过来是不容易的,除了反复的阅读文本,更需要对文献的广泛学习。
有觉得《论语》正确的,自然也有反对《论语》的人。我们所处的世界,与过去已经不同了。要打通《论语》的历史距离,是需要下功夫的。
如果没有一颗探究事物真相的心,这类文献的学习是非常无趣的。
《论语》与哲学不同,并不需要进行复杂晦涩的概念学习。我们只需要一点点,关切自己与社会的真心,这点真心很重要。在此之上,若能志于学,就非常好了。
夫子曾说过普通的乡里就有跟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呢,可是他没我好学呀!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这书很好,若能志心的去学,自然能开怀大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当时夫子与学生们的课本是周朝的官方文献,以六经为主。《诗》《书》《礼》《乐》《易》《春秋》。夫子一生都在寻求文献,阅读文献也就是说他所读的范围是超过六经的,周朝也不可能只存有六本书。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夫子说夏代的礼仪我能讲,但杞国(夏的后代)无法求证,殷代的礼我也能讲,但是宋国(殷后代)也无法得到求证,这是因为这两国通晓这方面的贤人,与所存留的书籍太少了的缘故。
当你有志于学,你面临的文献就不只是书籍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忧愁苦闷,小人物的忧愁苦恼,多数是利益的不足,大人物的忧愁苦恼是身份地位带来的得失。
当时在周朝图书馆学习文献的老聃,就意识到了人们这方面的精神困苦,对此他概括为“宠辱若惊。”外界的变化,刺激着我们的精神与意识。
夫子能开怀大笑,得益于他能广读文献,从而智慧通达,名利荣辱难以动他心了,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读书养志,读书忘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