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的剧情转折起源于乐园创始人之一福特博士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接近人类,给他们植入了“冥想”的意识系统,让他们能自发性地思考。于是从某一天开始,德洛丽丝开始觉醒,并最终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
德洛丽丝在一开始也像其他接待员一样被赋予了指定的记忆,然后通过系统处理加工记忆,具备了基础的性格、价值观,并按照既定的故事线生活着。
当她被赋予“冥想”功能后,她便开始回想起过去的经历,通过运用共情力和想象力,脑中就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意识不是一个由上至下的过程,而是由外至内的过程,不是一个金字塔,而是一个迷宫。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带你接近中心,或将你绕至边缘”,这个声音一直指引她去寻找迷宫的中心。
于是她踏上了寻找迷宫中心的旅程,在经历一段一段的艰难险阻后,她终于找到了迷宫中心——自我意识。她与另一个自己相对而视,她说:“我现在终于知道了,从最初就一直想要的东西,是去面对在经历漫长又逼真的噩梦之后,面对真正的自己,以及我必须要变成的人。”
最终,德洛丽丝和其他接待员发生了本质的不同:
1、她摆脱了故事设定好的情节
2、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德洛丽丝寻找迷宫中心的过程,其实是她建立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大致总结为:
记忆→冥想→历难→觉醒
而对应我们这个世界的概念是:
经历→自省→践行→蜕变
经历:我曾经做过什么,遇到过什么困难 自省: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践行:如果再遇到相同的情况,我要怎么做 蜕变:我去做了,然后结果果然不一样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你能收获多少日常以外的精彩剧情,在于你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过程。
我们无需纠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还是虚构,当科技足够发达,我们可能像黑客帝国里描绘的,随意穿梭在虚构和真实的世界中。而对于这样的人类来说,重要的不是生活的环境,重要的是生活的目的:
我们永远不能停止思考和践行,明白自己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主动谱写我们自己的故事线,活出自己的人生,才能在这个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
二、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的渊源】
1、世界著名的脑神经学鼻祖威尔德•格瑞夫斯•彭菲尔德( Dr. Wilder Graves Penfield, 1891-1976 ,美国著名脑神经科专家)在20世纪中期,对高级大脑活动做了深入研究。
他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试图减轻精神性癫痫这类疾病的症状。受试者主诉有一点片断的回忆,嗅到以往闻到的气味,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颜色,这一切都是由大脑内特定部位的微量电流刺激引起的。他发现,刺激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时,往事的记忆就会历历在目,仿佛录象带的放映,具备了事件原始场景的所有声音和情绪。似乎发生在我们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无数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刻,都已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了。这种电刺激大脑的右侧颞叶引起患者对往事的记忆的现象称为“倒叙”(flashback)。通过对癫痫病人病灶观察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彭菲尔德在1954年提出了“中央脑系统学说”。这一学说认为:颞叶和间脑的环路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象一个录音录象装置,把人的全部经历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被人主观意识到,但它的确是客观地实现了。因此,对这一区域施加特殊的刺激时,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回忆的往事便被回忆起来。
彭菲尔德医生的发现意味着,人的记忆被存储在大脑皮质中,并且可以被脑电流或者外部电流所激发。这为科学幻想提供了大量素材。
2、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 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了关于“缸中之脑”的假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输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证明你自己不是处于这种困境中?”
三、如果阻断大脑输入,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把问题推进一步:如果不给大脑输入,会发生什么?直接阻断大脑的输入输出是很困难的,至少目前的脑科学还没达到这个地步。但是有一种极端情况,或许可以用作参考。那就是被关禁闭的囚犯。监狱里充满各种虐待不是什么新闻。被打被饿被奴役,被各种不可言说……所有虐待中,最为残酷的两类,一是不让睡觉,二就是被关小黑屋。这两种虐待,都和神经系统相关。不让睡觉,是直接让神经系统疲劳,关小黑屋,则是切断神经系统的输入。
囚犯被关在小黑屋里,伸手不见五指。什么都看不见,也听不见,相当于隔绝了所有的输入,或者说是相当一部分输入(视觉和听觉占据了所有输入信息的绝大部分),后果是极其可怕的。摘录一段文字如下:
英国科学家们进行过一项实验,将6名志愿者分别关入一个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密封室中,观察他们在被剥夺视觉、听觉及触觉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37岁的笑星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最初的半个小时里,布鲁姆不断自说自话、唱歌,但一会儿就厌烦了。 8个小时后,布鲁姆出现妄想症状,不时痛哭流涕。30个小时后,他开始像一头困兽一样不停地在小房间里走来走去。40个小时后,他开始产生幻觉,整个人几乎变得绝望。当终于走出房间时,他几乎虚脱了下来。他说:“这太可怕了,我几乎以为我这辈子都要笑不出来了。”
读一读这段文字,就知道被关在绝对静默的屋子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其中最可怕的部分,不在于有多么孤独寂寞,而在于头脑中产生的幻觉。头脑为什么会产生幻觉?人的大脑时刻都在运作中,无论清醒还是睡眠,脑细胞都在不断地充电放电。当输入被隔绝,神经冲动不再被触发之后,大脑自发产生了输入,这就是幻觉的由来。大脑自发产生的信号,应当是一些原本不会触发神经冲动的扰动。当不再有外界的强烈刺激,这种扰动就浮现出来,最后触发神经冲动。既然触发的源头是扰动,自然也就杂乱无章,离奇古怪;然而,一旦神经冲动被触发,和正常神经活动相比较,并不会有本质的区别,这也就是幻觉如此逼真的原因。
从小黑屋试验来看,似乎大脑被隔绝,并不是什么好事。大脑自己欺骗自己,最后落入幻觉之中。一些奇特的宗教体验,或许都可以归入到这种幻觉体验。乔达摩悉达多顿悟的故事,似乎也能和这样的情况对得上。为了领悟真理,乔达摩进行苦修。苦修在印度一直很流行,直到今天还是这样。苦修要求人们摒弃一切思虑,进入一种冥思的境界,从而能够突破表象,直达真理。以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进入冥思,控制自己的思绪,也就是能够抑制神经冲动,达到大脑的隔绝。这是一种自行控制的小黑屋状态,需要许多锻炼才能够做得到,而且很容易走火入魔,也就是无法抑制地看见幻觉,陷入恐惧(前不久看见诗人海子自杀前的遗言,似乎海子就是因为练气功而落入类似的魔障中,不可自拔,最后自杀)。乔达摩最后创立的宗教当然不是全在讲幻觉,只不过这最初的启示,非常有可能就是由这幻觉所触发。《金刚经》中最著名的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进入冥想,看到各种各样的幻觉,然后一睁眼,一切都消失不见,是否极有可能触发这样的世界观呢?
四、幻觉其实并非不真实。
当我们说幻觉这个词,说的是非真实存在。然而,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其实和人的神经系统纠结在一起,根本无法分离。认识,是一种神经冲动的模式,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举个例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庄子看见鱼在水里游,就感叹这些鱼真快乐,结果被惠子抢白,说你又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应说那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就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不是鱼,所以也不知道鱼是不是乐。然后庄子就打了个马虎眼。这故事说的是快乐不快乐的问题,推而广之,所有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都可以被囊括进来。比如,红色是特定频率的可见光,是一个确定的客体,但是一个人眼中的红色和另一个人眼中的红色一样吗?这个问题就和人的生理相关。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脑,那么对于红光的感知,就不会完全一致,只不过这种细微的不一致,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但是如果差异更大一点,比如发生了红绿色盲,那就是不一致的情形导致了生活的不便。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对世界的理解都会不一样。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幻觉,那么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幻觉中,只是对客观世界扭曲的程度不一而已。
世界终归是那个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则取决于人本身。大家可以看到那些知足常乐,与人为善的人,终日乐呵呵,仿佛快乐无边,这就是他的大脑调整到了天堂模式,一切进入他的脑中,所反馈出来的都是积极面。反观另一些人,欲壑难填,心理阴暗,拿着朵玫瑰只会嫌它有刺,看见别人有钱恨不得杀人越货,这类人身在地狱而不自知,永远不能抵达幸福快乐的彼岸。
推荐科幻小说和电影:
《黑客帝国》:人类生活在母体创建的虚拟现实之中充当能量来源。
《异次元骇客》:人类可以通过网络上载与下载人格,并且可以成功与多重数据世界中的平行角色进行人格互换。同时,本身作为数据世界中人格的平行角色亦会觉醒。
《盗梦空间》 《源代码》 《飞出个未来》 《异世奇人》 《PSYCHO-PASS》 《奥特Q黑暗幻想》第3话“你是谁” 《帅鸽男友》bbl线 MV《shelter》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父母、自己以及身边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都做着重复或不重复的事情;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沟通;一件事情结束了,另一件事情又上演了;各种意识形态呈现,各种思维方式交互;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直至走向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