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匹兹堡的时间并不长,从去年8月中旬第一次来到这里算起,到今天离开,也不过短短的一年。
一年春夏秋冬,正好看了它的一个轮回。
在此之前,我几乎都生活在大陆南岸地区,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典型亚热带城市,常年四季如春,到处钢筋水泥,不能强烈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而匹兹堡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城市,既有繁华的高楼大厦,也有鳞次栉比的居住区,再往远走一点就到了郁郁葱葱的郊区。
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好好地探索它的每个角落,但即使作为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也能感受到匹兹堡的独特魅力。
1
如果要找到一个让人讨厌的地方,那么一定是变幻无常的天气。
有位外国网友问:在CMU读书是不是像生活在天堂一样呀?
一位CMU教授回道:孩子,天堂的天气比匹兹堡好多了。
我们不是老吐槽欧美人寒暄就喜欢谈天气嘛,而在匹兹堡,这种寒暄永远不会无聊,因为确实每一天的天气都值得吐槽。
其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漫长的冬季。
每年十一月的某一天,早上醒来往窗户外一看,忽然发现外面已经白茫茫一片,那你就知道冬季轰轰烈烈地来了。
你知道它来了,却想不到它会待这么久。
到了春季三四月,本以为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可是一场雪眼看要化完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是漫天大雪。
来来回回,你也就不再期待,反正冬天似乎永远不会结束了。
而当你失去希望时,春天突然一下子来了,昨天的路边还是白雪皑皑,今天就能看到盛开的花朵。
这是匹兹堡一年中最好的时刻,舒适的天气,温暖的阳光,还有姹紫嫣红的各种花朵。
可是留给人们的时间并不多,两三周之后,便进入了炎热的夏季。
总之,匹兹堡的天气就是逗你玩儿,充满着“惊喜”。
2
像住进了电影一样。
这是当初来到匹兹堡时,我的第一印象。
国内城市中,几乎所有人都住在楼宇,少数土豪有自己的独栋别墅。所以美式那种一字排开的独立房子,也只能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
于是当自己身处这样的街道时,就像进入了熟悉的电影场景。
不过我倒没有住这种房子,在英文中叫House,因为House相对独立,需要自己负责很多东西,比如维护、维修之类的,为了省事,留学生大多住在稍大的楼宇公寓中。
来到匹兹堡,才知道这里真的是电影场景。
《蝙蝠侠3》很多场景都是在匹兹堡取景,其中下面这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就是电影中的“哥谭市政府”,在此发生了全剧的高潮情节。
而我们呢,则会平均每个月到这里考试一次。我觉得每次进考场都像一次时空穿越,似乎下一秒就能看到老爷从某个角落突然蹦出来。
不过每次都只会有监考的老师,就像贝恩一样让人害怕。
王小波也曾经在匹兹堡生活过一段时间。
李银河在匹兹堡大学念博士,痴情的王小波就也在此陪读,顺便念了个文学硕士。
匹兹堡大学跟CMU大学毗邻,所以每天走过的街道,说不定在30多年前,王小波和李银河也曾携手走过,对匹兹堡的好感瞬间飙升起来。
到了匹兹堡之后才知道,最喜欢的电影和最喜欢的作家都和这座城市有这么紧密的联系,于是它们留给我的印象,比计算机CMU更为深刻。
3
在这么一个宁静干净的“小城市”,户外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在匹兹堡没有被大雪覆盖的秋天和夏天,每周总是会沿着各个街道跑上几英里。
在这里没车非常不方便,几乎就寸步难行,好在乘着跑步的时候,每次跑不同的路线,也把匹兹堡的许多地方逛了一遍。
有两个地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是High Land Park, 一个是Schenley Park。
我拍的照片空空如也,不过其实每到傍晚,就充满了运动锻炼的人。经常会遇到许多中学生,充满着荷尔蒙和青春活力,让人羡慕年轻真好。
4
没有在CMU熬过夜的学生,不配叫CMU的学生,没有在CMU通宵过的学生,也不会是学计算机的学生。
所以晚上的CMU,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再熟悉不过,尤其对于勤奋的中国留学生。
一到了晚上,Hunt图书馆就亮起了彩虹色,变得暧昧起来。
可是Hunt图书馆并不是24小时开放的,也就不会发生“凌晨3点的CMU图书馆”这样的鸡汤图片。
需要熬夜奋斗的学生,分散在CMU各个建筑里。
计算机学院主楼叫Gates,就是一个很多人熬过夜的地方。
通往Gates的桥,一到晚上也会变成彩虹色,在这样一个男生旺盛的理工学校,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这道桥背后可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这叫Randy Pausch桥,纪念一个CMU的因癌症去世的教授,有个著名的演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搜来看看。
匹兹堡是一个越品越有味的城市。
遗憾的是,时间有限,被生活逼着往前走,没能好好地体会它的每一个地方,也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匆匆时光,未能感受它的十分之一,文笔有限,未能写下感受到的百分之一。
每个城市都是一段值得纪念的人生经历,我并不太喜欢匹兹堡,不喜欢在这里的生活,可是也永远地怀念在此生活的时光,毕竟好的坏的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