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理解 帮助(转载)

用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正确方式的原则就是通过“管”而使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正确的方式是:欣赏、理解、帮助。

爱学习的家长们学过一些教育的理论后,迫不及待地开始践行。然而学的时候理解得很明白的道理,做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副作用很大。就我观察,发现有一些理解的误区,涉及这样几个观念:

一,不打扰孩子。

二,让孩子自己选择。

三、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玩中学。

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三个问题: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父母们特别想培养出一个自律、自主的孩子,希望孩子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永动的学习动力。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培养呢?从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开始吧!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吗?当然是,理由如下:首先,学习是为了他自己更好地生存,目的是为了他自己。其次,学到的东西给不了老师,也给不了家长,收获只能归自己所有。第三,学习过程谁也代替不了,即使有很多人陪跑也只是助力而已。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们会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他们会不会想:

如果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是不是可以不上学?

我是不是可以不写作业?

我是不是可以不参加考试?

我是不是可以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的可以不学?

我是不是想学多久就学多久?

我是不是可以一辈子只当学生?

这些好像都不可以。所以说,学习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

学习,是社会需求,是家庭需求,是个人需求。社会要求人人受教育,福利越好的社会越普及教育,因为社会需要人才。家庭要求孩子受教育,最低要求是孩子不要成为家庭的累赘,中等要求是孩子可以继承父母的社会阶层,高的要求是孩子可以光耀门楣。个人需要学习,低的诉求是为了生存,中等诉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高的诉求是为了有所成就。

孩子的本性是爱学习的,但这个学习不同于接受社会规定好的以受教育方式开展的学习,而是生存本能导致的,以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欲为驱动的,对用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的追求。少部分人对超越生活经验的知识有强烈渴望,他们成为了思想家、科学家。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必须上学接受社会规定科目教育的学习,不是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是孩子、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事情。当然,学习的主体是孩子。

既然学习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又是学习的主体,那成人该做什么?怎样做?一句话,成人是帮助者,家长绝不能置之不理,用“那是你自己的事”或“那是老师的事”把孩子推开。那么,孩子的自律、自主、内在动机怎么培养?这一点要清楚,不要以为不管了,孩子就自主了;不要以为他自己管自己了,孩子就自律了。远不是这么回事。

孩子的自律源于有教养的自尊,孩子的自主源于健康的自我意识,孩子的学习动机源于责任感和成就感。

当你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时,孩子内心会有这样几种声音:

一种是腹诽:“明明是你让我学,明明是你在乎我的成绩……”

另一种是内心独白:“我明白是我的事情,可我不会做啊……”

还有一种委屈:“你明明会可是为什么不帮我。”

有一种是挑衅:“你说是我的事情,做不好可别怪我。”

有一种焦虑:“没有人帮助我,做不好怎么办?”

有一种气恼:“我怎么这么笨。”

所以,聪明的家长不会一边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一边又十分在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监控着孩子的学习过程。你可以不管孩子的学习,比起管不被管的孩子反而不会受伤。但这个不管意味着真的不在乎,一定要知行合一。如果你还是放不下,还是很在意孩子学习的结果,就不要以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正确方式的原则就是通过“管”而使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管”包含了策略性不管,视孩子的特点而定。正确的方式是:欣赏、理解、帮助。

有人会说,这太空洞了,请告诉我实用的方法。好,例举几个方法:

• 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欣赏他学习的样子;

• 孩子遇到烦恼时同情而不评判地聆听他的诉说;

• 认可他的感受;

• 有耐心地引导他解决难题;

• 不要认为孩子学的是简单的知识他就该一学就会,请看看《学习是件困难的事》,所以不要对孩子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讲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 站在孩子一边但不指责别人;

• 记录自己对孩说的话,看看说了多少负面的、贬损的言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