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好书!看了这书的学习我才知道到了原来我的读书层次是如此LOW逼,大多时候都在基础阅读的层次上。
这本书很清楚明了的告诉读者读书分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读懂字面意思,能作简单归纳,对世界的了解更进一步。
2、检视阅读:快速的简单了解一本书的核心内容。正确打开步骤——读目录,读序,读后记,选择核心的章节做简单快速的阅读,顺带还教了几种速读技巧来着。
3、分析阅读:认真读通一本书,先作检视阅读了解书的骨架,后细读每个章节,列出大纲和要点,看明白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答案,然后对问题做分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作者想要说的东西以及对主题的各种存疑,对世界的理解更进一步。
4、主题阅读:找到若干有相关主题的书籍,对该主题进行挖掘和研究,然后总结出几本书所表达的内涵。最牛逼的读书层次,没有之一。
5、本书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层次的阅读作出分析,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在此就不赘述了,分析阅读作者给出了很具操作性的读书步骤,先给书分类,再透视一本书分析出书的骨架,确切的理解词义,找出作者的主旨——读的环节;公正的判断一本书,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辅助阅读——疑的环节。
6、本书讲完层次后给出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
7、最后是介绍阅读的最终目标,展开主题阅读并借助阅读让心智得到成长。
本书解决了我许多读书的问题:
1、读了很多书花了大量时间,并没有很多收获。
原来我是凡看书必细读,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其实很多书是不必细读,只要检视阅读之,了解就好,值得读的书细读;
2、读书不少可是感觉书没有具体内化为自身能力的体现。
原来我读书都是了解世界型,都是看懂了就作罢,本书中给出分析阅读的方法要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最后吸收成自身的知识。
3、读书该如何读才能有效的锻炼心智。
读书要起到锻炼心智的目的,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其次要选择超越你头脑的书,让书和你一起成长。
本书的主要缺点在与,译者是台湾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些地方与大陆略有不同,另外写本书的作者是两名研究型学者,书中涉及到大量研究性话题,书写的比较枯燥,难以持续保持读书热情。
读书应像金字塔,多读书、多读好书,打下宽泛的知识基础,在基础厚重的基础上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做减法,直到顶端几本书要读懂读透,做到基础厚实,顶端尖锐,这才是真正高大上读书技法。看完掩卷叹服。
干货整理
本文将此书分为四部分,与书中的顺序略有不同,分别介绍主动阅读、阅读的层次、内在及外在阅读和阅读不同读物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一、阅读的思维背景
主动的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主动的事儿,而且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想接住多少作者的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主动,以及阅读的技巧如何。
要想练习主动阅读,首先要提出问题:
A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B作者都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题的想法与论点。
C这本书说的有道理,是全部道理,还是部分道理?
D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以上是主动阅读的基本问题,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主动阅读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
如果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就要读出书中的言外之意以及写出其言外之意。做笔记可以让你保持清醒,并且思考,写下你的感想。好像你与作者对话一般。
做笔记的方法:
A画线条
B对于重点强调部分,加画一条
C在空白处做星号和其他符号,这个要慎用,在一本书中不能超过十个,可以在此处夹上书签,便于之后的翻阅
D在空白处编号
E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即类似观点
F将关键字和句子圈出来
G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的问题,或你总结的论点
书本前面的空白页列出基本大纲,书本最后一页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次记下来。
以上笔记的记录方法,累计分为三大类,从目录页记录的结构笔记、主题阅读的概念笔记以及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辩证笔记。不管何种笔记,总归需要不断增加阅读的训练,养成习惯,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
二、阅读的目标
A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很容易认知阅读的内容,一下子变融会贯通了。
B求得理解而阅读:试着读某一开始不了解的东西。为了增进理解有两种状况,一个是一开始便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另一个是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换句话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级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C娱乐:消遣
三、阅读的形态
A指导型学习:老师用语言或者文字教导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
B自我发现型学习:没有老师的指导,而被引导的学习方式。
以上两种形态,都可以主动学习,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两种学习形式都需要思考为前提。
第二部分阅读的层次
阅读一共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及主题阅读。
一、基础阅读
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阶段要求认字便可,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学习。基础阅读简单说来是识字认字的过程,这识字认字的过程也有
几个阶段:
1.阅读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测验或者老师来做评估,是否有能力开始接受阅读。
2.读简单的读物,看图识字。
3.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断不熟悉的字眼的含义。
4.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学生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类似八九年的读写能力。
二、检视阅读
也叫略读或预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抓住一本书的重点,学习到书的表面所教给你的一切。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儿,有经验的读者会同时运用两个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区分开来学习。
1.有系统的略读
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当然,即便你决定不再阅读,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关于这本书的事。
如何略读的建议:
A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的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标注的说明之类。建议在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
B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的理解。
C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涵盖了哪些议题,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某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的内文。这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
D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作者会尽力将书的主旨正确的摘要出来,当然如果宣传文案在瞎吹牛,你也可以了解到这本书也许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读。
以上四个步骤是用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确定值得一读,就要开始真正的略读了。
E从目录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者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F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时间控制在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同时,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个种类,以便将来需要时参考。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2.粗浅的阅读
当你第一次遇到一本不易理解的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
3.其他
A速度
关于阅读的速度,如果我们读的快一点,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读的太快,又忽略了你掌握的程度,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确定阅读的速度。
B快读的方法
训练方法:用手指在每行的字间移动,眼睛跟着手指阅读。
三、分析阅读
也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重在追寻理解。分析阅读一共三个阶段,累计三个阶段中共有十五个阅读规则,如下:
1.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掌握一本书的结构大纲
A、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要知道自己阅读的是哪一类书籍,可从书名判断,或者根据之前提到的“这本书在谈什么”来判断书籍的分类。如小说类、论说类、实用性还是理论性。
B、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通过书名或者前言做初步判断,但不能作为绝对标准,需要读者去诠释整理一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C、将主要部分按照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中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具体来说,作者将书分为五个部分,即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分为第一段落、第二段落…,第一段落又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
这是规则的大概顺序,未必要求读者完全一样。也不用跟着作者的归纳的章节,可自己拟大纲,作者拟大纲可以写一本书,你自己拟大纲可以读懂一本书。
D、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某件事儿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儿?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什么事儿是对的?等等
2.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E、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找出举足轻重的单字及确认这些单字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比如一些特殊强调的字、专门用语或者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很可能就是关键字所在,并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去确认此关键字的在文中真正的含义。
F、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作者沟通的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这种通常是关键句子。
用读者自己的话来说,是检验你动不动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G、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构架出来
H、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它没解决的问题
3.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I、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的批评。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J、不要争强好胜,非争辩到底不可
K、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观点的他别标准
L、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M、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N、证明作者不和逻辑
O、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关于第三阶段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四、主题阅读
也叫比较阅读,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同类型的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1.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A、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
B、在你收集好要阅读的书目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一方面对自己要研究的注意有个清晰的概念,另一方面,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因为它可以确定,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
2.在确定某些书跟你研究的主题相关后,便可以进入主题阅读
A、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B、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刀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C、厘清问题:找出作者的关键句子,从中逐步了解作者的主旨,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很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D.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吧他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出这种议题。
E.分析讨论:这些问题仔细整理出来,并按照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的界定出来。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要做到面面俱到且客观中立,反复阅读作者原文,每当你解读某个作者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第三部分内在阅读与外在阅读
内在阅读是指阅读书籍本身,之前所探讨的阅读规则均属于内在阅读。当你依照内在阅读,阅读完一本书之后,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者全部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阅读的帮助了。
外在阅读是指借助其他书籍来阅读一本书,也叫辅助阅读。外在阅读的来源分别为:
1.相关经验
指人经历过的经验,比如一般生活经验,可以用在阅读小说类书籍,以期判断一本小说的写实性;比如特殊的经验,到亚马逊流域去探险,适用于科学作品。
这种相关经验对于阅读的帮助就是帮助你读懂一本书,当然,当你不确定自己
的经验是否能够帮助读懂一本书的话,那么就问问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例出一个实例?如果可以,你就大致了解了作者的重点,否则你该回到原点,再读一下他的论点。
2.其他的书
此处的其他书籍,请区分开主题阅读,此刻指的是阅读其他书籍,以辅助读懂某本书。
这个建议更适用于巨著的阅读,我们通常很难理解一本伟大的作品,此时,不妨读一读作者们在读的书籍。比如阅读历史书籍,可以阅读写作前后的时间顺序的相关书籍,以助了解。
3.导读与摘要
在这里,并不建议读者经常使用导读与摘要。某个人的导读未必全面,也不一定准确,所以要在自己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勉强考虑看看某个人的导读,摘要同理。
当然,在做主题阅读时,可以考虑阅读一些摘要,以便快速确定自己是不是需要这本书。
4.工具书
在这里,我并不想赘述书中关于工具书的具体方法,对于如今发达的网络科技来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以辅助阅读。
第四部分阅读不同读物简述(本节可以有选择的阅读)
建议多看非虚构类书籍,虚构类书籍让你阅读了别人的人生,可能从某些程度上提高了你的情商,但就心智而言并无实质性提高。
结语: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作为读者的你应该从中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高于自己层次的书,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书你会一读再读,从而帮助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