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D19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人事变化:
许攸被杀。“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这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攻下翼州,先挑衅曹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惹得“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这一场景我特意回看许攸出场介绍“少时曾与曹操为友”。阿瞒就阿瞒了,得意就得意了。但为何还去挑衅战斗力爆表的武将许褚,生命线戛然而止。
辛评被气死了。辛评就是上一回辛毗的哥哥,他的弟弟辛毗投了曹操,他面对曹操的邀约,回答到“某闻“主贵臣荣,主忧臣辱”。某久事袁氏,岂可背之”!
袁绍的三子一外甥,即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都挂了。其中,袁谭“竟被曹洪杀于阵中”;袁熙、袁尚抱着图谋公孙康的心思,“刀斧手拥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高干则是在投单于被拒,转投刘表途中,“被都尉王琰所杀,将头解送曹操”。这四个人是袁氏的中流砥柱,这也代表着袁氏在这个游戏中提前退场。
郭嘉亡年三十八岁。郭嘉支持曹操“西击乌桓”,却“不伏水土,卧病车上”。虽“于易州养病”,但却没有等到凯旋归来的曹操,在曹操归来时,其“已死数日”。尽管如此,郭嘉还是神机妙算的留书曹操,使得曹操坐得辽东。
故事发展:
人事的变化其实也就是故事的发展,说点触动的细节吧。
辛评回绝了曹操的邀约,回去见袁谭,迎接他的是“汝弟现事曹操,汝怀二心耶”?让辛评“气满填胸,昏绝于地”。袁谭对辛评的风格太像袁绍对田丰和沮授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
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操之事”,韩珩大呼“今主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缺矣”!这时候乌桓触说出了一句全书精髓的话语“夫兴大事,当立大义”!
再说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外族单于北番左贤王,在此之前,乱世都乱在内部,但高干奔向单于,“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左贤王不愿与曹操结怨,“叱退高干”。如果左贤王提前介入,那历史是否又该改写?
袁熙、袁尚俩兄弟,逃亡投奔别人的情况下,还密议“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看看这,是不是“农夫与蛇”的翻版。但公孙康也不是简单的“农夫”,因此两袁命丧辽东。
拓展:
别驾职位在这一回就提到两次,王修是袁谭的别驾,在上一回建议袁谭不要“弃兄弟而不亲”,可惜“谭怒,叱退王修”,还是决定要灭弟。但这一回王修出现是“今知谭死,故来哭之”,最终以大义说服曹操,“收葬谭尸,礼修为上宾,以为司金中郎将”。另一位别驾就是崔琰,为翼州贤士,被曹操招为冀州别驾从事。
查别驾的过程才注意到,原来沮授也是袁绍的别驾。
别驾从事史,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1] 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 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南北朝沿设。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东晋庾亮答郭逊书云:“别驾……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东晋、南北朝别驾所乘之车,规格近似刺史座车。
八卦:
上一回,曹操“以女许谭(袁谭)为妻”,但不耽误“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这一回,“操大怒,驰书绝其婚”。
阿淼写于202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