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妈妈的学生来家里做客。这一帮孩子们是刚参加完小考,即将毕业的“准初中生”。
现在的孩子们发育得真是好,虽然是11、12岁的年龄,但差不多都需要我平视或者仰视的了(好吧,其实真相是我太矮。捂脸……)。
回想起我的12岁,是什么样子?矮个子一个,永远坐第一排的位置,依稀记得似乎是五年级戴上了人生中第一副眼镜(为了这副眼镜爸爸的自行车还被偷了)——一副粉红色,厚厚的,丑毙了的眼镜。那副眼镜我一直戴到初三还是高一(那时开始戴硬质的近视矫正眼镜OK镜)。现在回想起那段戴眼镜的日子,还忍不住玩笑似的感慨,那时喜欢我的男生,才是妥妥的真爱啊。因为那个时候,除了丑丑的眼镜,我还完全不care自己的外形,油油的痘痘脸,土土的衣服跟鞋子,还有隔两三天就油油的头发……(✿◡‿◡)
一共来了26个孩子,男生女生差不多各一半的比例。这次他们是应邀而来(妈妈在课程结束后说好了哪天得空就请他们来家里吃饭),大部分孩子一进门打了招呼后便坐在沙发上开始询问wifi密码并玩儿起了手机。我心里想,会不会有孩子带着礼物来?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来礼物来的孩子——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个子女生,带了一袋荔枝。后来,又逐渐有了捧着一束鲜花来的大男生,带着自己亲手完成的绘画作品的学霸女孩儿,以及送来包装好的不知名礼物的腼腆男生。再后来,有两个本来没有带礼物的女孩子请求外出,给妈妈买了新鲜的礼物回来。
因为人数众多,自己在家做饭实在是个大工程,所以妈妈一早就决定从外面端几份干锅回来,然后把孩子们安顿在楼上的屋顶花园中用餐。宽敞的大房间,正好可以拼三桌。另外妈妈还起了个大早,亲手为孩子们准备了自制的泡椒凤爪,安排我做了个可乐鸡翅。爸爸则一大早就把楼上打扫干净,并安排好桌椅。孩子们听说聂老师亲手为他们准备了食物,都很高兴,有的直接欢呼“有口福啦!”“我最喜欢吃泡椒凤爪!”但也有的只是笑笑,并不说话。
等到用餐的时候,楼上楼下运输食物、餐具,孩子们纷纷帮忙,很是积极开心。饭吃得差不多了,有孩子因为要赶去上下午的辅导班于是先走一步,也有的虽然没什么事情,但因为饭已吃好,于是告辞。最后有4个孩子(男女生各两个)主动留了下来,并贴心地说“聂老师你去吃饭吧,我们来把上面收拾了”。然后我们便在楼下开始用餐。妈妈虽然在上面和学生们吃了一些了,但因为上午实在太累,加上要帮忙带下两个孙子这样我们才好吃饭,所以也没有上去。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收拾完毕,下来吃了点儿水果,便高兴而有礼貌地离开了。等我们再上楼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不但把桌上的餐具都一一搬到了楼下厨房,还把桌椅都归位并摆放整齐,另外还把楼上的垃圾全部都清理干净,并且把地也拖得发亮。我不禁在心里感慨,这卫生比我还打扫得仔细呀!
后来跟妈妈聊天,妈妈说这四个孩子都是成绩不好的那种,但是在待人接物,也可以说情商方面,确实相较起来是优秀的。其中那个小个头女生,很会收拾房间。据说家里和教室,都会被她收拾得整整洁洁,清爽干净;另一个高个子女生,打球很棒,足球篮球都在行。两个男孩子呢,有一个小帅小帅的,很开朗阳光,情商极高,智商也高,只不过可能因为存在“手脑不协调”的问题,所以考试成绩总是不行(让他说解题思路又清清楚楚, 但下笔就要出错);另一个个头高些的男生(说话有稍许大舌头),据说智力上有小小问题,从入学起就属于那种做题慢到一定境界,理解力也较同龄人差的那类孩子。但靠着他妈妈的坚持与陪伴,虽然还是不能和同龄人比,但现在比起1年级时已经好多了。从我跟他短暂的相处来看,我觉得这个孩子虽然智商差点儿,但是性格还是开朗活泼,而且,应该是属于会知冷只热的“小暖男”一枚。
今天唠唠叨叨这么多,像是记流水账一般的文字,想说明什么呢?其实是想感慨一下,人与人的差异性及独特性。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是量体裁衣,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其能力。强化擅长的一面,适当补充其弱项。为什么是“适当”补充?因为比起花大量时间去补充弱项,不如发挥所长来做到顶尖。“木桶原理”固然正确,但是人生除了高度还有宽度,以及最重要的核心——精神上是否快乐满足。让一个人自己喜爱而擅长的事情,总是比起弥补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之事来得积极,来得快乐,来得满足,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很多。当然,若能通过狠下功夫把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转化成自己喜爱且擅长之事,那也是一种本事。不过,这世上没几个人能做到吧。
所以,成绩绝对不是论孩子有出息与否的唯一标准。成绩能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准确地说是应试能力),但说明不了孩子的未来。做家长的,要给够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耐心,并且尽可能多的给孩子创造机会并鼓励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让孩子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哪怕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有一种能力,叫“试错”。对,试错是一种能力。因为它关乎勇气,信心,以及经验的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