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棔。好久不见,上周毕设中期检查都在弄数据+画图+度过检查,要不趁读书日来唠个嗑吧。
只要手里有一本书便不算虚度时光,至少我这样认为。
从一则新闻说起
近来看到一则新闻,大意讲非洲某部落的角斗赛,男子赤身裸体,在泥水中净身,而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拿着各种器械甚至近年来有演变成枪战的情况。每每互有死伤。而女人们则是打扮一番等待胜者挑选。
看完这个新闻,我丝毫感觉不到外邦风俗的魅力,反而后背发凉。庆幸自己是在这个充满了诗书礼仪的国度,文明的差异莫过于此。
而这种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一代一代文明的传承。数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是不是也是如以上情况呢?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等等等等。
但不同的是这一切都被记录保留了下来。从神农燧人帝喾帝辛的传说,到先民劳作而歌成的诗经,到诸子争鸣的百家学说,再到汉唐锦绣文章,宋明程朱理学,书籍担任着历史的载体。人们通过书籍,不断修正自身,不断提出新的思想,不断地推动历史进步,如此才有了今日盛况。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热爱阅读。
这里有一个初心的概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初心,初心怎么解?窃以为是第一次遇到的那种感觉,那种感觉是最真实的,还没有被外物所蒙蔽的。
还记得孩提时代,眼前手中总是书。逢年过节去亲戚家串门之前,总是要打听一下他家是否有书。学生时代,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总是隔几天跑一遍后校门的书店,看看最近一期《青摘》《意林》到货没有,一学期下来,书桌上便累了一摞书。高中的时候,联合了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小诗社,每周写一篇文,每到周末或农家乐或学校后山相聚,大家一起诵读品评,时间一长倒也有了一份文集。每年假期回家翻出落满灰尘的文集,真觉得是高中时代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做列车回家的时候,带上几本书,边看窗外变换风光边读书,不知不觉一本书读完,车也刚好到站,真是人生一大惬意事。
然而现在,感觉书总是很多,而用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去年双十一当当打折屯了近400块的书现在读了不到一半;去年年末加入了一个读书小组,一个寒假时间读完一本书然后在小密圈打卡。一本300页不到的书,最后只有不到的人1/3堪堪读完。是时间太少么?是我们的时间被太多无所谓的东西占据了,已经渐渐忘记那份开卷心喜的初心。就像仓央嘉措问佛里说的那样:“我问佛,为何不给世间人以颠倒众生的相貌;佛说,我给世人以纯洁无暇的内心,可有人让它蒙了尘。”初心蒙尘,如何自持。
读书有什么用呢?相比这个问题,我更喜欢那句无用即是大用,与道家“夫惟不争,则天下莫敢与争”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之前看《将夜》,里面一个场景挺有趣:
在书院后山有一位读书人,他想看尽世间所有的书。但以有涯之生阅无尽之书,终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宁缺问他:“这位师叔,如果书始终读不完,那怎么办?您难道不会感到绝望?为什么还会一直不停地读下去?”
读书人说:“我忘了自己是几岁开始进山读书,但我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有可能把世间所有的书籍全部读一遍。
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在我不停读书的过程里,世间还有人在不停地写书,而且因为年老体弱,我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更可怕的是,有很多幼时读过的书竟全部都忘光了。
所以我早就已经知道,我这辈子已经不可能把世间所有的书都读完,甚至我连书院的藏书都没有办法读完。”
“那您岂不是很失望?”
“何止失望,完全绝望。”读书人摇了摇头,说道:“当时确认读不完藏书的那一天,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下来,我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甚至……连书都不想读了。”
当宁缺问他如何堪破这一关时,读书人说:“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究竟喜欢的是读书这件事情,还是读完所有书这件事情呢?
没有想太长时间,我就得出了答案。我喜欢的终究还是读书这件事情。我今年已经一百零二岁,或许此后任何一天我可能就会闭上眼睛再也醒不过来,但我永远无法确认自己会在那天死去,既然如此,那只要我不停地读下去,就算读不完又算什么?我依然可以安慰自己,因为我确认在死前的每分每秒,我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是幸福和满足的。”
你看,何时能停下来呢?
拥有青春的时候,我们使劲活,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不甘心把生命献给无知和平庸,在书中寻找自己,寻找对待世界的方式,或许老了之后,我们回头看,读书带来的自由与丰盈,让我们内心梦想的火焰从未扑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