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对于“泡沫”都避之不及,无论股票泡沫,房价泡沫,通证泡沫还是交易所或媒体的流量泡沫。一般认为,有泡沫就有欺骗,就有虚假的价格,数字里面都是水分。但是事实上,大家嘴上说着“远离泡沫”,“投资需谨慎”,“刷量真可耻”,行为上却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都在蜂拥而入,趟进了这一池“浑水”希望自己可以“摸到大鱼”,不是最后的“接盘侠”。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有很多假设前提,其中之一就是“理性人假设”。但是基于过去千百年人类历史观察,人是不理性的,尤其是群体条件下的人,几乎成为了“乌合之众”。
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越有泡沫的行业和领域,越会有人关注,按照“吸引力法则”和“眼球经济学”,这些泡沫行业和产业,甚至团队和个人,都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的关注以及蜂拥,从一个方面为这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看看美国的资本市场,看看纳斯达克,再看看“房地美和房利美”前后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皆为如此:尽管危机爆发前泡沫巨大,危机爆发后七零八落,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业和产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也成为了行业翘楚。
最近大家都在针对媒体和交易所的刷量而议论不止,有些交易所和媒体迫于压力而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似乎使得“泡沫”没有那么明显,没有那么大。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相当于自废武功,给了更没有底线的机构和个人反超你们的机会。无论是项目方还是内容创作者,多数会走向“泡沫”。
看看空客当年听某知名咨询公司造A380大飞机,是如何被波音带跑的就知道了,波音并没有造那么大的需要改造机场廊桥的大飞机,而是选择制造777这款点对点支线飞机的。
孰是孰非,都应该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小心被同行“割韭菜”了。
作者:袁晔,水木清华区块链基金执行董事,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