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也是花香的季节。
提到春天,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满眼绿色,刚冒出土的嫩绿小草又或者刚抽出新芽的树枝,但其实春天映入眼帘最多的应该是繁花紧簇。
孩子放假时,最喜欢去的当数公园,当然他们不是去看花的,他们的目标是游乐场;大人也喜欢去公园,大人的目标就是跑步、赏花;我们家离兴庆宫公园比较近,一周周的去,花也一茬一茬的换,很是漂亮。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有几颗很大的槐树,今年开的特别茂盛,从树下经过时,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对槐花的意识就只有蜜蜂采了酿蜜,不知道它还能吃。
第一次吃槐花,是我到西安后,楼上的阿姨说:燕,你轻便(那时候十五六岁),帮我到护城河边上钩槐花去,我还没应答呢,我妈就给答应了。
我和阿姨拿着袋子,还有她专门借的长勾,我俩去护城河边,我勾树枝,阿姨摘花,在我俩的默契配合下,不长功夫就装了满满一大袋的槐花,我想着她用花来泡茶喝,也不知道还能吃,在阿姨分我花的时候,我没要,我说我不知道怎样处理。阿姨也没客气,就都拿回家了。过了两三个小时,阿姨给我妈送来蒸好的槐花麦饭,我们那时都在清真寺住,我家二楼,阿姨家三楼;阿姨祖辈是河南人,我们是陕南那边,在饮食上我们经常“互怼”互相吃不惯,比如河南的甜汤,我们老家是要加调料的;河南豆腐脑就是纯豆腐加卤味的,我们老家是加菜加油泼蒜辣子的;招待客人时,哪怕只有一位,我们那边也是要做“席面”,俗称“八大件子”,而关中或者阿姨说:就烩菜或者一碗饭就可以(其实,有重要的事也是请客的);但在吃槐花上,我们却能一致。
尝到了槐花的美味,不会做可不行;那时候没有短视频,可以照着学,我就去请教阿姨,阿姨也是毫不保留的把技术教给了我。
我们把没蒸完的槐花全部摘干净,打槐花的时候,少量的树枝树叶都混在花里,清理干净花了,就是清洗,这一步很关键,洗干净的槐花,得用力捏干水分,水分多了,蒸出来的麦饭就是一坨,影响口感;好的麦饭出锅是一粒粒的;洗净、捏干槐花后,加面粉和盐、十三香适量,拌到每个花朵都有面粉,再放入蒸锅,(想出锅不沾的话,可以给蒸锅里涂上一层食用油)蒸十五分钟,揭开用筷子捣松蒸好的槐花,再盖盖蒸3~5分钟
出锅就可以吃了,这就是原味的。
但是也可以按个人喜好,麦饭是不能少了蒜香味的,这时候就把全部蒸好的槐花麦饭放一起,再放入调料、蒜沫、辣椒面,油泼,再拌匀,美味的槐花麦饭就彻底做好了。
再后来,我知道了所有可以用面粉拌了蒸的,它们有个统称的名字:麦饭。
我跟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分别试过茄子、麦芹菜、苜蓿、荠荠菜、土豆丝、茴香、茵陈蒿,蔬菜大杂烩等等,我个人爱的是茄子和土豆麦饭,但是最爱还数是槐花麦饭。
好啦,都看到这里了,不妨在家试试自己做顿麦饭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