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政、干事、作为,进而取得实实在在业绩的直接体现。政绩观正确与否,反映出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作为组工干部,必须“先行一步”,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正确政绩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负人民重托,创造无愧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崭新业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干部选拔任用要“先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科学选人用人是关键。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的“硬杠杠”,凭能力进步,凭实绩晋升。定期对干部选拔任用开展分析研判,深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工作一线,现场了解掌握干部思想状态、履职情况、群众认可度等情况,把那些干实事、成绩优、好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无处遁形”。用好考评结果,对业绩好、群众亲的干部给面子、给位子,对履职差、能力弱的干部“黄牌提醒”,对光占位不做事的“躺平干部”动真格,使干部考核“终端见效”。
树立正确政绩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先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先遣站”。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红色物业”“支部领办+”“红色业委会”等多维模式,实施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实现治理“多元化”、服务“多样化”。要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民主自治、网格服务、积分管理、榜单晾晒、数字赋能等形式,实现“一乡镇一乡村治理示范点”的阶段性目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组织、宣传、引领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
树立正确政绩观,人才引进培养要“先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投资”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1+3+N”人才服务保障栖雁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创新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