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入园的这两周时间里,我经常会发现有如下情境的发生:画完画的画笔随手一放,玩完的玩具到处散落,看完的书籍随意摆放,使用完的小椅子这一把那一把,光是好习惯难以养成、环境不整洁、增加教师工作量等等问题不说,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我们都知道,三到六岁的年龄段,对孩子来说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时期,如果此时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没有抓住关键期,那么日后想要再进行相关的教育和纠正,是非常困难的。
结合《纲要》社会性发展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养成初步的责任感。我逐步进行了以“物归原处”为重点的好习惯养成小计划。
首先,在适应周前段,孩子们在园吃水果加餐,那么就涉及到了有关果皮、纸巾以及小盘子的投放整理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观察孩子们的做法,找到问题所在:那就是厨余垃圾(果皮)和生活垃圾(纸巾)分类投放的意识较模糊,而且不会很好的利用纸巾整理盘内果皮等。于是,在一次全体孩子们都吃完加餐后,我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个小游戏:今天张老师也变变变,变成了小一班的小朋友,我吃完了加餐要怎么做呢?
孩子们跟随着我创设的情景,以观察者、参与者和思考者的身份与我一起展开活动。有的孩子说“吃完加餐要去倒掉”,我没有说是还是不是,而是就像他说的一样,站起身子准备离开桌子,椅子被我起身推到了一旁,这时候我才让孩子们继续观察,“小椅子我就不管他了吗?如果这时候还有小朋友准备路过这里去倒垃圾,那会怎么样呢?”通过这种现场式的直观观察,孩子们都知道了在剥垃圾前要讲桌面整理干净,小椅子插进桌子,再去拨垃圾。
下一个镜头,张老师站在了两个贴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旁,两个垃圾桶一个方方的,一个圆圆的。张老师很奇怪:“我的面前有几个垃圾桶?那么我要怎么拨垃圾呢?”在感谢了为我“出谋划策”的孩子们后,我对他们说:“方方的垃圾桶饿了,他要吃方方的餐巾纸,圆圆的垃圾桶饿了,他要吃我们吃剩的果皮和食物残渣,我们找一找自己盘子里的东西,分别喂喂他们,这就是垃圾的分类。给他们喂食喂对了,就是"物归原处”了。孩子们听后,都想要来帮我分一分:方方桶吃什么、圆圆桶吃什么......
在把果皮拨进圆圆桶后,我们还发现小盘子上有残留的一些水果残渣,于是我们一起玩了一个“擦擦小镜子”的游戏——用纸巾转圈擦擦小盘子,小盘子就变成了亮亮的小镜子,我来看一看谁的小镜子擦得最亮啊?
在动手中,孩子们了解了加餐整理这一小环节的流程,体验了做一个有序活动的乐趣,老师也通过示范讲解等趣味方式,帮助孩子们尽快养成爱整洁、会整理的好习惯。这个小案例仅仅朝着是“物归原处”好习惯的一小步,但却是小班宝贝们自我成长道路上的一大步,我们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走,最终一定会养成整理好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