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浮沉,人如叶,被时代的大风裹挟着飘零,时而飞上云端,时而卷入尘土。
最近读完了《平原上的摩西》和《冬泳》这两部中短篇小说,小说的叙事背景都很类似:描述的是国企改制时期的下岗工人,描述了他们的浪漫、他们的挣扎和他们的无奈。
结合那段东北从“共和国长子”到“人才流失严重”的历史,再看他们的小说就有一种灰烬冒出坚韧的小草的感觉,每个人在他们的描述中都成了失意、落寞的英雄,残阳、瘦马、暮时归。
语言带有浓郁的东北方言特色,很容易把人带到那个从顶峰滑落,江河日下的,但还想要精神追求的时代。相比于班宇,双雪涛惯用意象,从火柴、火柴盒到出埃及记,到摩西,每一个意象都惹人深思。班宇的东北方言运用的更多,虽然这样更易贴近描写的那个阶层的人的生活,但是这样会让人觉得有点碎嘴,像是你从邻居大妈哪里听来了一段奇闻八卦:或是家长里短“听说那谁家媳妇打麻将跟人跑了,欠了钱回来偷房本抵押”,或是耸人听闻“你知道么?那个谁家的二姑娘,她爸死在了冰窟窿里,据说是她的老公干的”云云,总让人觉得不够深入,流于表面,不够尽兴,这种尽兴不是不是普通人在故事的最后爆发血性式的留白可以弥补的。
故事太精巧、太刻意,总觉得有点脱离真正的生活。《平原上的摩西》说到底还是更像一部因为无奈而造成的侦探式的犯罪小说,要是把犯罪的原因按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这个国企改制时期的下岗工人身上有点牵强,偏执又较真的人哪里都有,顽皮的孩子更是很多,兄弟情深,夫妻不睦等等,都很常见。班宇的《冬泳》也是如此,为了房本持刀砍人的豹子,打牌喝酒误杀了老人,最后赎罪式的在自杀前,杀了老人女儿的前夫的大龄、未婚、矮个子爱冬泳的工人。
我们总是惊叹于伟人、奇人、异人的历史,却总是忘记自己是云云众生中平凡碎屑的一粒尘埃,越是平凡中的真情越是动人,就像《活着》我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就像《一句顶一万句》我们只是在随着生活飘荡,能找到一个说真心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奢谈什么生活的意义与浪漫?电影《耳朵大有富》就很真实又贴近生活。
当然,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加油,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