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马尔康这三个字,从嘴里吐出它的发音时,就有一种在高原上,在马背上驰骋的热气腾腾感觉。蓝天,艳阳,雪山,河流,峡谷,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马尔康是阿坝州的州府,在藏语里那是“火苗旺盛的地方”,也就是“兴旺发达之地”。
到马尔康就得翻越记忆里怎么也不能忘的鹧鸪山。鹧鸪山是因为山体形如朝着太阳飞的鹧鸪鸟而得名。鹧鸪山海拔四千多米,鹧鸪山隧道全长4448米。而当年班车却是行走在盘绕在鹧鸪山上的老路。盘绕着上山,再盘绕着下山,艰、难、险,有着“死亡之谷”的称号,隧道修建的艰难更是巨大。我记忆里山顶垭口上是长年不化的厚厚积雪。记得20多年前有次坐班车到垭口时刚好遇到了浓浓的云海,山峰连着山峰,只露着山尖,浓浓的云海在晨曦中缓缓的流动和翻滚。全车人都被这美景震撼了,司机特意停车让全车人下车。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没有喧哗,只是静静的看着,因为没有现在的手机,也没有相机,我们只是拼命的睁着眼睛,想把那美景牢牢的印记在脑海里。至今我都非常感谢那位同样爱自然也敬畏自然的司机。
鹧鸪山脚下就是梭磨河,梭磨河水绕着鹧鸪山,时而温柔,时而激流,春季灿烂,夏季浓荫,秋季绚红,冬季皑皑。那是大自然赋予它的神奇魅力。有这山,有这水,这里的人当然更热爱生活。
我已经好多年没来过马尔康,顺着梭磨河行走,我几乎记不起它原来的模样,变的那么多姿多彩,也变的更“旺盛”了:干净整齐的街道,统一规划的建筑,璀璨的夜景……
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固有的高原特征,惊喜的是它居然变的如此现代。我常去的小书店找不到了,而当时我曾在那里买到了《瑞丽家装》这样的时尚书。每次必逛的新华书店仍在,很高兴看到了好多阿来的书,毕竟阿来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和骄傲。新华书店的阶梯上有位母亲在给小孩小声的读着书里的故事,几个藏族女孩聚精会神地在看书,这一切都似曾相识,在昨天,在今天,书店都是这样的场景。
高原小城还有个特点就是跳锅庄舞。记得在大学时因为跳过集体锅庄舞,室友们纷纷点赞并强烈要求学习。而今这体育场里仍然响着熟悉的音乐,人们已经很自然的跺起了脚,舞开了手。我加入了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老朋友。也许只有在这高原小城,这藏族锅庄才会跳的更热烈。
高原小城是繁华也是宁静的,这里的人们善良又质朴。在公交车上,我提着行李箱着急的要给一位抱着小孩的藏族老阿妈让座,结果却被回复着不用,不用,还给按回到了座位上。回酒店的路上抬头看着月亮在云层里钻进又穿出,像是调皮的与你捉着迷藏,听着梭磨河发出的潺潺流水声,心里觉得特别惬意。
这就是可爱的高原小城——马尔康。我喜欢它,也从新认识了它。达尔玛街下的宣传牌上写着中华团结一家亲,这应该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