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被被称为读书人的圣经,是谈阅读方法的经典之作。我自己很早就购买了这本书。但是,书的内容晦涩,篇幅又长,以至于我每次都是读到四分之一左右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次听了《好好学习》里对这本书的解读,对整本书的结构有了认识,让我对继续阅读这本书有点动力了。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阅读的初级阶段。
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对书本进行基础阅读。基础阅读,顾名思义就是简单地浏览书的内容。一般我们对娱乐类书籍都是采取这种方式阅读。
检视阅读,找到书的骨架
作者认为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而阅读者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骨架。检视阅读有两点注意事项:
一是速度要快,是用20%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书的80%的内容。阅读目的是大概弄清楚这本书在说什么,并找到找到你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我们在书店里决定是否要买这本书,你不可能从头到尾的全部读完,只能花个几分钟读几处重点。所以,阅读那些地方才能决定这本书是否在你的购买名单上就很重要了。
所以,第二个注意事项就是检视阅读的范围:首先,看书的外包装上的出版社是否出名。比如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等等,这都是老牌的出版社,对书籍的内容和制作都比较慎重,不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书本。其次,看作者是编著还是著。编著的书籍要慎重选择。现在很多编著书籍是这里抄点哪里抄点的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很多关于麦肯锡管理的书籍就是这样的,这些书观点陈旧、内容无用,看了只是耽误时间。第三看序言,序言是谁写的。一般都是由名人作序,表明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第四看目录,就是要初步了解书籍的大致结构和重点章节。第五看内容简介以及书的倒数几页。这里一般都会有作者的观点总结。
关于检视阅读的几个建议
一是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接着往下读,前后联系后就会理解。比如阅读意识流的书籍《追忆似水年华》,初看就是一段无意义的文字,根本看不懂。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自己文章的前后联系,才能初窥端倪。
二是要主动阅读,带着问题去读书。作者给出了检视阅读的读书四问:
1、这本书谈什么,主题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他说的有无道理
4、本书内容和你自己的关系
你要在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了答案,你对书籍的基本架构也就清楚了。
三是阅读时要做笔记。做笔记是个好习惯。笔记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你的观点、你的不解之处、你的不同意见、你的联想或者其他书籍的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等等。作者还将笔记分为三种类型:
结构笔记——记录文章大纲
概念笔记——记录作者观点、你自己的观点
辩证笔记——记录同一主题书下其它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解答,论证方式或者与之不同的观点。
分析阅读,与作者的对话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较高层次。分析阅读的四个原则:
1、按照种类、主题将你所阅读的书籍分类。看看它是属于小说还是历史书籍,是属于经济领域还是哲学领域。
2、看过书籍后用自己的话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决定你是否读懂了这本书。
3、找出这本书的关键的概念,重要的关键词,画龙点睛的句子,重要的段落或者重点章节;看看他们是如何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的。这里有个生动的比喻——看作者如何用零散的砖头构架出一栋房子。
4、看看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析阅读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你要做的是找到作者想说明什么,然后凭借你自己的经验对作者的观点提出批评或者建议。
主题阅读,构建知识网络
主题阅读一般用在写论文的时候。你找到你的论文所需要的全部书籍,用检视阅读的方式寻找能用在你的论文里的书籍的段落、观点、理论或者案例。看看众多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分析角度和解决方法。逐渐地构建你自己的知识网络,找到你的观点和看法。
总结:带着问题去读书,多读超过你的能力的书,才会增长我们的心智、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不读书,你只有短短的一生;多读书,你可以经历一千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