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孩子的教育成长也类似。
因为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没有一个不爱学习的,没有一个不爱看书的,没有一个需要家长管的。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自觉,对学习有兴趣,对阅读有兴趣就是培养孩子的基本问题。
有一些家长会专门不惜重金参加各种关于培养孩子的学习班,但往往感觉效果不大,甚至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呢?
首先,学习包含学和习两个方面,如果家长只是因为希望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参加学习的话,大多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经常“习”,即练习。因此,学到的东西难以消化吸收,时间久了就容易忘记。
其次,家长在接受学习之后,会照搬学习内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忽略了孩子个体差异问题,南辕北辙,导致出现负面效果。
有一篇文章《什么样的父母最有资格谈育儿经验?》(作者:徐海娜)谈到:“自省智能”高的普通父母的育儿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真实的体验、细腻的感受、真诚的反思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和思考,这是渺小个人体验的最大意义。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不同,孩子不同,在大的教育理念下,具体的方法依然是不同的。
虽然用传统的眼光看,我的大孩子非常优秀,但是我认为她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带有偶然性的。因此,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时候,我依然在学习和思考,看问题的视野会更广泛一些,也更愿意和大家交流。
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的父母都是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在这样的群体中,通过自己的陈述和倾听他人的体会,更能帮助我自己自省和提高。
参加学习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参加家长沙龙活动更实用,如果两者能够结合起来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