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往事

第一章 血树惊魂


咸丰三年霜降,鹤桥村东头的老槐树突然枯死。这棵千年古树本是村里的守护神,此刻树皮皲裂如鳄鱼鳞片,渗出的汁液殷红如血,顺着树干蜿蜒而下,在青石台阶上积成小小的血泊。村里最年长的刘太公颤巍巍拄着拐杖,浑浊的眼球映着血渍:"此乃凶兆,鹤桥怕是要生事端了。"




阿强背着猎弓从后山归来,恰好听见这话。他望着枯树冷笑:"刘太公又在说胡话。上个月张猎户的闺女跳了鹤桥,您不是说见着白衣仙子接引?"话音未落,天际骤然划过一道惊雷,震得老槐树簌簌发抖,几片枯叶飘落在阿强脚边。他俯身拾起,却见叶脉间布满暗紫色的纹路,像是有人用朱砂画就的符咒。




阿强的手指刚触到叶片,突然感到一阵刺痛。他惊恐地发现叶片上的纹路竟在缓缓蠕动,仿佛活过来的蜈蚣。更诡异的是,这些纹路与三年前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黄纸上的符咒一模一样。当时母亲用染血的指甲在符纸上划出血痕,叮嘱他遇到危险时焚烧。




"阿强哥,你看那树!"村口玩耍的孩童突然尖叫。阿强抬头望去,只见枯死的槐树顶端,一只乌鸦正用喙啄食树干上的血痂。更奇怪的是,那乌鸦的眼睛竟泛着与人无异的怨毒光芒。当它展翅飞走时,阿强分明听见婴儿的啼哭声从树冠深处传来。




阿强注意到乌鸦爪子上系着一根红绳,与兰若失踪前佩戴的一模一样。这个细节让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兰若浑身湿透跑来他家,说李员外逼她喝下奇怪的药,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


第二章 鬼影迷踪


是夜三更,阿强被一阵急促的犬吠声惊醒。推开窗棂,只见月光如银纱般笼罩着鹤桥,桥面泛着诡异的青白色光芒,仿佛铺了一层寒霜。他抄起猎刀正要查看,却见桥中央立着个白衣女子,长发垂肩遮住面容,双手交叠在身前,仿佛在等待什么人。




"姑娘可是迷路了?"阿强出声询问。那女子缓缓转身,月光下,她的脖颈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着,下巴几乎贴到了肩头。阿强瞳孔骤缩,那分明是具已经腐烂的尸体!她的皮肤呈青紫色,蛆虫在溃烂的眼窝中蠕动,嘴角扯出诡异的弧度。




阿强闻到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混着槐树汁液的甜腥。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女鬼腰间玉佩上刻着的"兰"字,与他藏在枕头下的半块玉佩纹路完全吻合。那是七岁那年他救下落水的兰若时,她送给他的定情信物。




"兰若......"阿强颤抖着念出这个名字。女鬼空洞的眼眶里突然涌出两行血泪,指尖划过心口,那里插着半柄染血的银簪。阿强认出那是李员外家的传家宝,三年前李家公子暴毙,银簪不翼而飞。




阿强发现银簪上缠绕着一缕红发,与李员外新纳的西域小妾发色相同。更诡异的是,银簪尾部刻着"摄魂"二字,这与母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摄魂镜"如出一辙。




阿强发足狂奔,身后传来湿漉漉的拖拽声。回头看去,那白衣女鬼正飘在半空,腐烂的裙摆滴落黑血,在青石板上绽开一朵朵妖异的花。她的头颅突然从脖颈处断开,骨碌碌滚到阿强脚边,空洞的眼眶里爬出几条蛆虫。




头颅滚过的地面,青苔瞬间枯萎变黑。阿强的猎刀在月光下发出嗡鸣,刀身映出女鬼生前的模样——正是三年前失踪的兰若,只是她的腹部高高隆起,分明怀着身孕。




"救命啊!"阿强撞开自家院门,却发现爹娘倒在血泊中,喉咙被撕开大半。他肝胆俱裂,操起猎叉转身,却见女鬼已立在院中,月光照出她腰间挂着的玉佩——正是张猎户闺女跳桥时佩戴的祖传玉佩。




玉佩表面布满裂纹,缝隙中渗出黑色黏液。阿强突然想起兰若失踪前曾说过,李员外逼她交出传家玉佩,否则就要毁了她的容貌。


第三章 摄魂之谜


阿强踉跄着后退,突然被门槛绊倒。他的手掌按在血泊中,发现爹娘的血迹竟在月光下呈现诡异的紫黑色。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血泊中隐约浮现出一个倒置的"李"字,笔画间还残留着未干的朱砂痕迹。




阿强注意到尸体周围撒着朱砂,形成北斗七星的图案。这让他想起小时候母亲教他的驱邪阵法,而李员外正是村中唯一懂得风水之术的人。




"娘......"阿强哽咽着伸手去触碰母亲的尸体,却发现她的右手紧紧攥着半块黄纸。他费力掰开僵硬的手指,看到纸上画着与槐树叶片相同的符咒,只是符咒中央多了一滴干涸的血珠。




阿强想起了七岁那年,母亲在暴雨夜将他藏进地窖,自己举着画满符咒的桃木剑守在门口。他透过门缝看见李员外带着几个家丁闯入,母亲的惨叫声混着雷声响彻夜空。




女鬼突然发出尖啸,腐烂的手掌穿透阿强的肩膀。剧痛中,阿强瞥见院外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扭曲成一个女人的轮廓,树冠如长发般垂落,树干上的血渍组成"还我命来"四个大字。




阿强的鲜血滴在朱砂阵上,北斗七星突然亮起红光。女鬼发出凄厉的惨叫,被吸入阵中。与此同时,李员外家的方向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与三年前兰若失踪那晚的声音一模一样。


第四章 镜中冤魂


阿强在乱葬岗找到兰若的骸骨时,正是中元节。井底白骨旁散落着李氏家族的玉扳指、金镯子,最显眼的是半块破碎的婚书,落款赫然是李员外的笔迹。




"兰若本是我未过门的妻子。"阿强抚摸着白骨,突然发现指骨上缠绕着一缕红发。他猛然想起,李员外新纳的小妾正是个红发女子,据说来自西域。




阿强在井底发现一本残破的《鲁班经》,里面夹着兰若的血书。字迹模糊,但能看出"李郎负我,身怀六甲"等字样。




更深露重,阿强潜入李家宅院。月光下,红发小妾正对着铜镜梳头,每梳一下,镜中就浮现出兰若的面容。阿强搭箭上弦,却见小妾突然转头,七窍流出黑血:"你以为李员外为何总在月圆之夜独宿鹤桥?"




铜镜背面刻着"摄魂镜"三字,阿强认出这是道家镇邪之物。红发小妾告诉他,李员外每晚都在鹤桥用活人祭祀,妄图修炼长生术。




"三年前你母亲就是被他用这面镜子摄走魂魄,"小妾突然冷笑,"现在轮到你了。"镜中兰若的影像突然伸出双手,穿过镜面掐住阿强的脖子。




阿强尾随李员外来到鹤桥,却见桥中央摆着青铜镜,镜面倒映着兰若的身影。李员外跪在镜前喃喃自语:"我本想给你名分,可父亲说商贾之女不配入族谱......"




镜中兰若突然开口:"你可知我怀着你的骨肉?"李员外浑身剧震,镜中浮现出他将兰若推入枯井的画面。阿强这才明白,所谓"跳桥自尽"不过是李员外伪造的假象。




"你不该来。"李员外猛然转身,手中握着染血的银簪。阿强扣动扳机,却发现箭镞悬在半空,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李员外阴笑着逼近:"你以为那些冤魂为何只缠着你?"




阿强注意到李员外脚下踩着八卦阵,阵眼处插着他父母的生辰八字。李员外告诉他,三年前阿强母亲就已算出灾祸,却被他灭口。


第五章 鹤仙觉醒


李员外抛出摄魂镜,镜中无数冤魂伸出手臂将阿强拖入镜中世界。阿强在镜中看到母亲被锁在井底,兰若的魂魄被铁链束缚,而李员外的父亲正用活人心脏喂养镜中血池。




阿强被钉在鹤桥的石柱上,看着李员外将银簪刺入自己心口。鲜血浸透衣襟的瞬间,他听见兰若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老槐树下的约定吗?"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七岁那年,阿强救下落水的兰若,她送给他半块玉佩:"若我遭遇不测,就带着玉佩去城隍庙找玄机子道长。"




阿强拼尽全力咬碎藏在舌下的玉佩,一道金光冲天而起。李员外发出凄厉的惨叫,无数冤魂从井中涌出,将他拖入黑暗。兰若的魂魄出现在金光中,温柔地抚摸着阿强的脸:"来世,我们再续前缘。"




金光中显现出九只仙鹤,这是兰若前世身为鹤仙的证明。玄机子道长的声音从云端传来,告诉阿强鹤桥本是阴阳交界处,兰若为守护村民才化身为树。




阿强发现自己的血与兰若的血融合,在桥面形成太极图案。李员外被吸入血池时,阿强看到他胸前有与自己相同的鹤形胎记。


天光大亮时,村民发现阿强倒在鹤桥中央,怀中抱着兰若的骸骨。李员外的尸体悬挂在老槐树上,七窍流出血泪,胸口插着那半柄银簪。


第六章 守护誓言


阿强醒来时,阳光正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他发现自己躺在自家床上,肩头的伤口已被仔细包扎好。床边坐着刘太公,正闭目养神,手中捻着一串发亮的佛珠。


“你醒了。”刘太公睁开眼,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村民在鹤桥找到你时,你浑身是血,怀里紧抱着...那具骸骨。”


阿强猛地坐起:“兰若!她在哪?”


“别急,孩子。”刘太公按住他的肩膀,“我们已经按礼数将她安葬在鹤桥东侧,那是她最爱看日落的地方。”


阿强挣扎着下床,不顾刘太公的劝阻,踉跄着奔向鹤桥。


新垒的坟茔前,立着一块简陋的木碑,上面只刻着“爱妻兰若”四字。阿强跪在坟前,手指轻抚那些刻痕,泪水无声滑落。


“我答应过要保护你。”他哽咽着,“对不起,兰若...”


夕阳西下,将鹤桥染成金红色。阿强就这样跪在坟前,直到月光取代了暮色。


那夜之后,阿强变了。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年轻猎人,眼中总带着一丝难以化解的忧伤。但他肩头多了一份责任——守护鹤桥,守护兰若用生命保护的这片土地。


每到月圆之夜,村民总能看见阿强独自站在鹤桥上,有时低声自语,有时只是静静望着河面。有胆大的孩子偷偷靠近,听见他似乎在和什么人说话,语气温柔得像在对待恋人。


“昨晚我又看见他们了。”卖豆腐的王嫂清晨来到集市,压低声音对卖布的赵娘子说,“阿强和一個白影在桥上散步,那影子腰间好像还挂着什么东西,叮当作响呢!”


赵娘子打了个寒颤:“莫不是兰若的鬼魂?”


“不像鬼魂倒像仙子。”王嫂神往地说,“周围还有淡淡的光,美得很。”


流言在村中悄悄传播,但没人敢当面问阿强。人们发现,自从兰若安葬在鹤桥边,村里的怪事渐渐少了。就连老槐树枯死的地方,也不知何时冒出了一株新苗,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


刘太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立冬那天,他让孙子叫阿强来床边。


“孩子,我有话必须告诉你。”刘太公虚弱地握住阿强的手,“关于鹤桥的真正传说。”


阿强为他掖好被角:“太公您休息,有什么话改天再说。”


“不,再不说就来不及了。”老人固执地摇头,浑浊的眼睛望向窗外鹤桥的方向,“村里人都说鹤桥是因仙鹤得名,其实不然。”


他喘息片刻,继续道:“百年前,这里本无桥。村民要渡河,只能靠一条破旧的小船。直到一位鹤仙爱上凡间书生,为与他相会,才用羽毛化作这座桥。”


阿强屏息聆听,心中隐隐感到这个故事与兰若有关。


“后来书生变心,鹤仙心碎离去,桥却留了下来。”刘太公继续说,“村民为纪念她,取名鹤桥。但很少有人知道,鹤仙离去前发下誓言,百年后会转世归来,继续守护这座桥和村庄。”


老人凝视阿强:“兰若就是鹤仙的转世。这也是为什么她从小就能听懂鸟语,能与动物交谈。李员外不知从何处得知这个秘密,妄想夺取她的仙力长生不老。”


阿强震惊不已:“所以那些冤魂...”


“是李员外试验邪术的牺牲品。”刘太公叹息,“他以为用摄魂镜就能控制鹤仙之力,殊不知触犯了天条。”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传来清越的鹤鸣。一道白影掠过天际,在刘太公窗前盘旋三圈,然后消失在云海之中。


刘太公面带微笑,缓缓闭上双眼,手中的佛珠悄然滑落。他就这样安详地走了,仿佛只是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阿强为刘太公守灵三日后,回到自己家中整理母亲的遗物。在一个旧木箱底层,他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和半块铜镜。


日记是母亲生前所写,记录了她对村中异象的观察和担忧。最后一页写着:“李员外询问鹤仙转世之事,我谎称不知。但他眼神可疑,恐对兰若不利。若我遭遇不测,望强儿能找到这面镜子,它或许能...”


字迹在这里中断,显然是匆忙中藏起了日记。


阿强拿起那半块铜镜,镜面突然泛起微光。他惊讶地看见镜中映出自己和兰若的倒影,他们周围环绕着九只展翅的仙鹤。镜背刻着细小的字迹:“鹤镜合一,仙门重开”。


他顿时明白,这就是母亲未能说完的秘密——这面镜子与摄魂镜本是一对,一面摄魂,一面还魂。若能找到兰若手中的另一半,或许就能...


阿强奔至兰若墓前,月光下,墓碑周围似乎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晕。他轻轻将铜镜放在碑前,镜面突然亮如明月。


“兰若,如果你能听见,告诉我该怎么做。”他低声祈求。


夜风拂过,带来阵阵鹤鸣。镜中的仙鹤仿佛活了过来,翩翩起舞。阿强感到一股暖流从镜中涌出,透过掌心传遍全身。那一刻,他明白自己继承了兰若的神力,成为新一任鹤桥守护者。


他在老槐树原址种下的新树苗奇迹般快速生长,不到一年就已枝繁叶茂。每当月圆之夜,树上会绽放出血色花朵,散发着淡淡幽香。若有冤魂作祟,花朵就会飘向需要帮助的地方,指引阿强前往。


村里人渐渐察觉阿强的不同寻常。有孩子落水,他能在水下闭气一炷香时间将其救回;有农户遭灾,他总能提前预警;就连山中的猛兽,见了他也会温顺地低头。


阿强守护着鹤桥和村庄,直到白发苍苍。


第七章 轮回之约


百年弹指一挥间。


又是一个中元节,鹤桥边立起了新的石碑,上面刻着鹤桥传说和兰若的故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碑前焚香祭拜,身边跟着个佩戴银铃的少女。


“爷爷,鹤仙真的存在吗?”少女指着石碑上的仙鹤图案,眼睛亮晶晶的。


老人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当然存在,她们一直守护着这座桥。”他望向河面,眼中满是眷恋与温柔。


夜风中传来清脆的鹤鸣,少女忽然指着河面惊呼:“爷爷你看!有白衣仙子在跳舞!”


老人抬头望去,只见月光下的河面上,无数仙鹤正围绕着白衣女子翩翩起舞。女子腰间的玉佩在波光中闪烁,与他手中的半块严丝合缝。那身影如此熟悉,让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该回家了,鹤儿。”老人牵着少女的手走向村庄,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鹤鸣。鹤桥上的青石纹路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不变的传说。


少女回头望去,隐约看见桥上有两个相拥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淡去。她握紧爷爷的手,知道鹤桥的守护者永远都在,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而远处的李家大宅,早已荒废多年。据说每逢雨夜,老宅中会传出呜咽风声和铁链拖曳的声响。有胆大者曾潜入查探,发现后院枯井旁跪着一具骷髅,胸前插着半柄锈蚀的银簪。


在新的轮回中,不知道命运会如何安排。但每当月圆之夜,总有人看见一对仙鹤在鹤桥上空盘旋,它们的鸣叫声如同情人的低语,诉说着那段跨越生死的爱恋。


鹤桥的传说,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去,直到永远。


阿强晚年收了一个徒弟,是个在鹤桥边被遗弃的孤儿。他将所有知识和秘密传给了这个孩子,包括那半块铜镜和玉佩。


“记住,鹤桥不仅是座桥,”临终前,阿强对徒弟说,“它是爱与守护的象征。只要还有人相信这个传说,鹤桥的守护者就永远不会消失。”


徒弟含泪点头,接过师父递来的遗物。当他抬头时,发现师父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微笑,仿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景象。


与此同时,鹤桥对岸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婴孩胸前有着鲜明的鹤形胎记,手中紧紧攥着一缕红发。


新的轮回,已经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