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三十分,沐着冬日的晨曦,背起精心准备的行囊,踏着轻快的步伐,怀揣着李校长的爱,国际实验班迎来了第二次的研学之旅——安阳。在奔向安阳的列车上,孩子们一路游戏、歌唱、猜谜语、背古诗、聊节日、谈历史,路程虽有些许漫长但也因欢乐变得短暂。
跨过奔腾的黄河水,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我们抵达了河南省安阳市。下了高速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随风飘落的银杏叶,宽阔整洁的道路令人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似乎已经嗅到了历史文化的味道。没走多远,孩子们就被安阳市的地标性雕塑“玄鸟之春”所吸引,《诗经》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陶醉于安阳的历史,仿佛我们已穿越回到了商朝,置身于殷墟宫殿之内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
中午十二点整,下榻酒店、寻找房间、整理行囊、美餐一顿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的文字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而安阳正是中国最早文字——甲骨文的发源地,在这里孩子们尽情体味和探究汉字的一步步演变历程。到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让人强烈感受到中华特有的文化气息。
步入场馆内,两旁全是一些刻着甲骨文的龟甲,龟甲上的文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也孕育着希望。甲骨文结束了绳结记事,使文字有了载体 ,在这里孩子们了解了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以及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正是这一个一个古老的甲骨文字,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通用的汉字。在这里孩子们也更多的了解了文字发展的全过程涉包括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在历史长河面前 ,孩子虔诚的聆听,详细地记录着,生怕遗漏了任何细节,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任务单保护着自己对历史的敬畏。
孩子们席地而坐,孩子们忘记了地板的冰凉,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收获中,有的孩子在听完“字”的来历后,默默画下了“字”;有的孩子对青铜器饶有兴趣,默默地画下了各种器皿;有的孩子对象形字意犹未尽,便收录了许多有故事的文字;有的孩子们不停地询问老师各种历史知识。
带着许多未解之谜与疑惑,孩子们来到了今日的第二站——殷墟博物馆。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殷墟博物馆还原了商朝的市井生活,行走在殷墟地下博物馆里,观看着电视机前时常出现的青铜器皿物件,看着商朝灿烂的制陶业、制玉业、制骨业、制铜业,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了解中国,这一切全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此时孩子们与这些陶陶罐罐还有一层玻璃的距离,其实心早已飘到了商朝的大街小巷,幻想商朝人民的生活。
殷墟博物馆的最后一站是妇好墓——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也是唯一一位死后被独藏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生前层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妇好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传奇女子、是一位真正的女将军、更是一位伟大的王后。在妇好墓穴中,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奴隶这个遥远的词语,第一次听到陪葬品明白,妇好鸮尊的外形是猫头鹰是战神的象征,恰好国际班的设计元素中也有猫头鹰,国际班的每一位也都是勇敢的化身。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孩子们不得不与神奇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挥手再见了。
一天的行程孩子们虽有些疲惫了,晚餐都像一个个小饿狼,餐前感恩后,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满血复活后的精英们,完成了一日行程中的最后一项活动。第一个环节,总结分享。每组成员都在认真地书写当日的研学手册,分享着自己的收获,餐桌也成了第二课堂。第二个环节,感恩致谢。有孩子感谢同伴帮助,有的孩子感谢老师的帮助,有的孩子有理有据地称赞着自己心中的no.1,此时动情的夸赞让心的距离更近了一些。最后一个环节,加油明天,孩子们相互嘱咐明天行程中的注意事项,相互加油鼓劲。
耳边还回荡着孩子们的声音
“老师,老师!快来看这是康熙字典!”
“老师,老师!我看见了越王勾践的剑!就在那你快来跟我看啊!”
“老师,老师!你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吗?”
“老师,你知道《史记》谁写得吗?”
“老师啊,你知道赵高的职业吗?他除了是宰相,还有一个身份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后人站在古人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俯瞰今日的文明,我们也是后人的基石。一座博物馆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幻想,也将他们带入了眼见为实的历史中。文字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字符,每一个文字,都有意义,它代表一段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充满魅力而又神奇。它们就像是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它飘若游丝、娇若惊鸿。
时间是晚上九点钟,孩子们都带着自己的历史梦文字梦沉沉地睡去了,晚安,好梦,明日红旗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