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中共锄”和“割席分坐”中似乎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爱慕钱财和虚荣的华歆。京剧中华歆也是个白脸奸诈小人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华歆背信弃义,抛弃孙权投奔了曹操,帮助曹操杀死了伏皇后和两个幼小的皇子,还上蹿下跳地逼着汉献帝让位给曹丕。可你如果只知道这些,那你认识的可能是个假华歆!真正的华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华歆是否是真的爱财呢?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华歆离开徐州时,他的好友宾客请他吃饭,大家都给他带来些金银珠宝,想送给华歆。华歆先意义收下,做上记号。临行前全物归原主,还说:我并不想拒绝大家的好意,但孤身一人携带这么多财物出远门,会惹来杀身之祸,请大家替我考虑考虑吧!大家只得各自领回了赠金并夸华歆德行高尚。但我觉得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说明华歆不爱钱财。如果能显得自己高尚清廉,又不会被土匪盯上,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篇是这样的:后来华歆一路升官,身居要职,本应家财万贯,但他以“赐禄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此外,皇上赐给他的女奴,他都将她们许配人家,让她们重获自由。通过这两点塑造了一个小说之外清贫朴素的华歆。
华歆与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人想上船,华歆显得为难,王朗却说,船够大,为什么不帮他?后来海贼即将追上,王朗便想将救的这人丢下,此时华歆说,一开始我正是考虑到了这种时刻而觉得为难,但现在既然已经救了他,又怎么可以抛弃呢?这篇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华歆很会分析问题,并且考虑问题很长远,他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则,会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王朗一直觉得华歆气度不凡,于是总模仿他的行为。每年腊八之日,华歆常召集晚辈们举办宴会,王朗也有学着办宴会。但我觉得王朗学华歆,只学到了些皮毛,实际上是越学距离越远了。如果说在德行上,管宁始终身处领先杆位,那么华歆和管宁则不是在一个赛事级别上。
华歆的才识也是非常受人敬重的,《三国志》中也有记载:每次讨论国家大事,都少不了华歆。只要有他华歆在,其他人都不敢再吱声,都认为相比华歆自己的想法只能算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建议。只有华歆离开,文武百官才敢叽里呱啦地发表意见。所以华歆被称为“华独坐”。这篇也告诉我们华歆不仅清贫朴素还才高八斗。
魏明帝当政之后想出兵伐蜀,华歆当时已经卧病不能上朝,听闻之后一力劝阻,反对战事。还建议魏明帝以德治国,休养生息,发展农耕,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这样的话,吴蜀民众会自然归顺的,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都说明了华歆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为魏国尽心竭力的操劳。
这才是一个历史上真正华歆。我觉得他有着跟管宁一样的品质,只是他们志向不同,一个想当“中国第一隐士”,一个心心念念的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俩合起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