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打比方说有两家公司,公司a和公司b。
a公司市盈率5倍,净资产收益率为10%,并且假设常年保持百分之10。
b公司市盈率15倍,净资产收益率30%,也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只是假设哈,现在成长和价值偏差太大无法葱市场里找案例)
其他条件暂且忽视掉,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公司哪家更值得投资。
我们总公式计算下哈
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市盈率
那a公司的市净率为0.5
b公司的市净率为4.5
看这个数字,是不是觉得a公司便宜?那就掉入了格雷厄姆的陷阱。巴菲特早期偏向于前者,认识了查理芒格以后会选择后者,因为他希望拿的足够久。
a公司,1年后盈利了,pb变成了0.455(股价不变的话)第二年0.413,第三年0.376。
b公司,1年以后,pb成了3.46。第二年2.66,第三年2.045。
看出区别了吗?拿的时间久,收益率高的公司,财务改变的情况会很大。而pe也会和pb一样同比下降。(股价不变)三年后a公司下降了四分之一的pe和pb,而b公司下降了一半多。
3年的差距就如此之大,那时间更久的话就会逐渐拉开距离。但市场很复杂,不会给我们如此简单的数据计算,公司也会不停的出现变化。
在选择ab两家公司的时候,要对之后的预期作出充分的判断,如果a公司收益率下降,股票价格变化不会太大。而b公司如果收益率一下子下来,那就有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股价一落千丈。如果要选择市净率高,净资产收益率也高的公司,就必须充分了解。
说说东阿驴皮
比如东阿阿胶,在2019年时,净资产收益率依然保持19%的增长,而在往前十年,都保持在20%以上。但是这中间有个奇怪的现象。1996年的存货周转率为1,逐渐上升到2010年5.59,然后再逐渐降低,到爆雷之前2018年仅为0.72。那增长是哪来的?财务造假还是无限提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看看毛利率,爆雷以后降低到了45%,而爆雷前一直在66%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家的和其他品牌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能一直卖的比较贵?特地去网上搜了一下。
医用方面没啥区别,那区别估计就和白酒一样,在口味了。虽说之前尝过一块觉得并不好吃,但我是个男的,不经常吃不知道和其他的区别在哪里。
毛利率太高的公司,如果没有独到之处,找不到竞争力在哪,那迟早会出问题。
反过来看苹果公司,有独立系统,而且相对安卓的手机不说好太多吧,用起来总会舒服一点点。(咱有事说事,不崇洋媚外)无论从手机,还是耳机,智能手表,都能颠覆原本的认知。
虽说对美国的经济大势并不看好,但老巴选择苹果,无视价格波动,也能看出些端倪。苹果有她的独到之处,别人很难仿照。即使是华为,科技的差距也不是很短的时间就能补足。
这一章说的主要还是选择好公司,价格合理就可以买。但要找到好公司并不容易,等到差不多的价格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我们选了几十家好公司在自选股里,可能等几年,只有一家公司出现危机可以找到买点。(确认好的企业不会死的危机,价格很低又没人敢碰)
比如说08年三聚氰胺事件,伊利的买点。如果当时买了,拿到现在依然没毛病,但现在去买就会面临一些问题。在没等到好公司出现好价格之前,我们就拿安全的就可以了,毕竟任何好企业都有可能出现危机,我们不知道下一次的危机是不是我们手上的公司。
比如2014年中央八项规定,反腐倡廉那会儿,不都认为白酒之后不行了吗?而现在多少人争着买白酒基金前仆后继,完全忘了当时的害怕,当时不敢买的情形。(对阿胶不了解所以不再危机时碰东阿。)
再看看现在,航空,铁路运输,高速公路啥的,因为疫情出问题。银行保险地产被称之为三傻。也没人会理睬疫情会不会过去,现在还有疫情就会天真的认为国际贸易永久性不会恢复,用现在的既成事实去衡量以后,消费类热门按这个逻辑就可以永续,荷兰郁金香再次重演。
任何行业都有好公司,我们耐心寻找,别人不敢买的时候买了放很久很久就可以了,股市波动无常,技术源于心理。不被影响就注定成为赢家,最多慢一点儿。
引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