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一句话:“为什么要有寒暑假?因为要在老师气疯之前放假,妈妈气疯之前开学。”
可是,才刚放假,很多妈妈就疯了。
小区群里,最近讨论的问题都跟熊孩子有关。
“要送孩子去哪个培训班”
“什么夏令营比较好”
“哪里有暑假托儿所”
“要把孩子送老家”
“准备请假陪孩子去看世界”
……
暑假,暑假哪里是假,简直是“暑忙”。正常上学,只需要把孩子送去学校就好了。每一天都有老师管,即便是周末,因为要写作业,熊孩子也不会太松懈。可是暑假就不一样了。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
摆在面前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到底是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过暑假,还是让他报个培训班,提升一下?
素质教育推广几十年了,大多数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不能让孩子成为读书机器,一定得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对于工薪阶层父母而言,陪伴孩子度暑假的成本太高。孩子有暑假,父母可没有。如果不送去培训班,只能把孩子锁在家里,让她吃快餐、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安排,又不符合初心。只怕一学期好不容易养成的学习习惯,一个暑假就废了。到时候作业交不了差,又要被老师叫去上教育课。现在学校都讲究家校共育。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过是把教育的重担压在父母身上。
嘟嘟学校老师经常跟我说,她上课比较好动。我说:“你严厉一点呀!”老师总说:“经常教育她。”结果呢?老师最后放弃了,由她去。在学期最后一个月,我只能自觉减少工作,每天晚上陪着她写作业,练习惯。只花了一个星期,就把一学期欠下的作业补了。
在学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两个班,面对的学生至少得80个。每天备课、批改作业、上课,每周还有教研活动,很难抽出时间来单独辅导个别学生。习惯不好、成绩差的学生,只能家长自己操心。
我小时候,没有培训班。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就在大自然里撒欢。现在的孩子,一到放假,就往培训班跑。对培训机构而言,暑假更是不可错过的机会。眼看着暑假将至,各种培训机构一定会设置各种噱头吸引家长们报名。在东莞,每个学校附近,都至少有10个培训班。在我老家小镇上,这几年培训班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倒退10年,培训班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经过10年蓬勃发展,现在几乎可以与学校抗衡了。尤其是这两年,大型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往往是几个月就冒出来几十个连锁培训机构。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它们。
上培训班,与其说是不得已,更像是一种“全民狂欢”。当然,这件事情,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孩子,想放松,不想上学。培训班费用不低,动辄5、6千,多报几个班,几万块钱就不见了。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无私的父母总是咬咬牙就交了。
还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学期要交几百元学费。后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大家都很感激。可是过去20多年,依然是义务教育,读书却成了一件烧钱玩意。
学校本来就是让学生受教育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还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里,可不只有成绩差的学生,事实上成绩中上的学生才是绝大多数。培训机构有句口号“不怕你不努力,就怕比你成绩更好的人比你更努力。”现在学校竞争压力太大了,在一些名校,平均分都是90多。满分100、考97的学生还是不得不来补课。为什么?因为培训机构会告诉他们,第一名的孩子在补课,只要你也来补,就一定能够超越ta。为了那一分、两分,“争强好胜”的家长和孩子纷纷投入各种培训班的怀抱。甚至,有一些老师也会暗开小灶,收学生。这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至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因为有这些神一般的学生存在,老师一听课上踊跃的回答声,自然很欣慰。想着,现在的孩子可真聪明呀。讲课速度越来越快,对学生的期待越来越高。有一个初二的学生跟我抱怨:“我们老师上课全讲英文,我一句话也听不懂,又不敢问。”本来,她初一成绩还不错。可是一到初二,一下子就滑到了及格线下面。她很痛苦,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她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一下子变得那么厉害?焦虑的孩子只能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去补习。
有关课外辅导,有些家长偷偷跟我说过:“有些老师故意不在课堂上讲重点,就是为了让学生上ta自己开的辅导课。”课外很多培训机构,也是老师们集资创办的。
据我所知,这是事实,不过并不是全部真相。然而,培训机构的崛起,很难说跟这个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退一步讲,老师们至少是真的希望学生成绩好。
然而,有些培训机构就不是了。他们只是把教育当做一门生意来做,广告做得很好,营销手段牛逼,至于成效如何,真的很难说。很多学生跟我诉苦,在培训机构就是拼命刷题,老师也不讲解,自己还是不明白。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现在很多机构都是一次报一年、甚至几年课程。
即便真的有效果,如果一个学生必须得赔上所有时间才能勉强掌握所有知识。那还有什么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更谈不上,探索这个世界,发现自我。
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教育。每一个成年人都该知道,很多知识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没用了。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舞蹈课、钢琴课、画画课、机器人课,这些打着素质教育招牌的课也教不了。
无意批判培训机构,更没资格非议学校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妈妈,眼看着教育陷入这样的怪圈,有些痛心,却无能为力。
上学期,给嘟嘟报了很多培训班。因为不想她落后于人,也因为没有时间管她。一学期下来,发现她变成了“老油条”。本来她很喜欢画画,结果因为要学的课程太多,画得很敷衍。上钢琴课,总是在打瞌睡。上小主持人课,总是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上舞蹈课,总找各种理由不练习。上英语课,她说自己是中国人,不用学外语。
看着别人家小孩那么优秀,我真是失望极了。看到嘟嘟又嬉皮笑脸地凑过来时,甚至觉得很愤怒。
可是很快,我就想到:“我也不会这些,不是活得好好的吗?”为什么我要强迫她完全掌握这些?学会这些对她又有什么好处?
推及学习,我现在逼着她练字又有多大意义?她不过是5岁的小孩。
那么,以后我一定要送她去上各种培训班、学习营吗?不送去,就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吗?因为一两分,很可能还只是因为粗心,就让孩子没有时间好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值得吗?
很多名校的学生,老师要求特别严格,数理化成绩都特别好,但是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徒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真情实感。这一群考试机器,当然可以考上名校,可是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思考学习的意义。若说有,那就是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就没了。
考上好大学,然后呢?去大公司。在大公司继续拼命地工作。
经常看到因为压力过大跳楼的学生和白领,难道不是因为没有机会感受真正的生命之美吗?若是对生活没有了憧憬,只剩下一堆KPI,那人又和机器有什么差别?
同样的,往远了看,这样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个妈妈,也作为一个老师,我只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给孩子更多空间和机会做真正的自己。作为过来人,不要做教育的帮凶,而要学会站在孩子旁边,给她力量,让她有勇气面对体制的压力。
我们做这一切,从短期来看,目的各有不同。可是学习不是做项目,它是个长期工程,即便小学再优秀,如果不读初中,那也是功亏一篑。那么,让孩子拼命读书,只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吗?并不是。终极目标一定是希望她拥有足够的资本过上幸福、快乐、富足的生活。
佛家讲因果。不凡想想,现在所做的一切真的会给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它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现代教育有几条做到了呢?几十年前的教育理念其实比现在更先进。兜兜转转几十年,教育一直在改革,其实内核还是陶行知所说的传统教育。所以,这几十年出现的专家,还不及他们那一辈多。
这真的很值得反思!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非也漫谈(feiy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