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1

曾经有段时间,我每个周五下了班,要穿过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广场,去换乘一辆车回父母家。周日的傍晚,再反着来一遍,赶到自己位于公司附近的居所。

年后的天气,依然寒冷,因为室内都有暖气,穿得不多,就十分钟路程,寒气从四面八方袭来,人止不住的哆嗦。火车站广场上,都是外出打工的人,一个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垒在脚边,人席地而坐,面如土色。小孩子赤着的手,跟脸蛋一样通红,吸溜着白虫样的鼻涕在袋子上爬来爬去。这是要离开家乡,开始长达一年甚至数年的奔袭了。

那个时候,我对工作的热情跌至冰点。每个周一强打精神往前冲,熬到周五,天光耗尽,整个人蔫头搭脑。我每每感叹,火车站那无数黯然的眼神,都是我自己。不同的是,我每周一个轮回。生活于我是何等的慷慨,每个周,都有那个我称之为家的、父母健在的、能被当成孩子宠溺的地方给我疗愈。

道阻且艰,无绝期。

而年前的火车站广场,一样的人头攒动,气氛又不一样。排队进站的人群,行囊里多了很多花花绿绿的盒子:保暖衣、玩具、保健品......对着手机说话的声音特别响亮:“就要上火车了,等着啊……”还在广场等候的人群,叨叨着“年货、收成”。整个火车站广场,就像一片谷地,谷物颗颗饱满欲裂。

辛苦操劳又一年,是该收割、展示、享用、孝敬老人瞻顾子嗣了。

年,从菜场老板买好票子的笑容里,从同事们的热议中,就开始了。

回家的路,万水千山,谁也无法阻挡。

2

记忆中的年,总是很早就开始了。母亲花很长的时间,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窗户擦得透亮。然后赶到热闹的集市,备好猪肉和一应的蔬菜。等到除夕,搭起油锅,炸了麻叶、麻花、虾片,我和弟弟就坐在锅旁,可着劲的吃,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把水果糖塞进裤兜里,和朋友比划着谁的多,哪个味儿好,小心翼翼的吮着,把那甜滋滋的味道唔在嘴里不肯放。晚上吃过饺子,一家人就守着电视机急切的等待春晚的开始,那是全国最好的演员同台飙技的盛典。守到十二点放过鞭炮,揉揉眼睛再把崭新的衣服摸一遍,方才睡去了。

十三岁的时候,按照北方的惯例“完灯”,从此舅舅不再送灯笼了,说是长大了。年上少了玩乐,少了新衣,少了期盼;

十六岁开始,总是被亲戚按了虚岁惊呼,眼瞅着奔二十的感觉,内心一阵恐慌,害怕长大,不想过年;

二十六岁离家,开始加入春运的大军,心心盼着那七天的假期和父母的饭菜;

三十一岁的时候,我怀抱着被除夕夜疯狂的爆竹吵醒的婴儿,开始抱怨这污染环境的陋习;

再之后,因为孩子,没有看过春晚。听说,任谁导演,都满足不了观众刁钻的审美,这些浸泡在沧海里的人再也挑逗不起来了。

记忆中的年味淡了,越来越淡,还将继续淡下去。

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年味变成了人情味。人口大规模的迁徙,两代人因为地域和环境的影响,隔阂如壑,偏支旁系更是细若游丝,年上,一个盛大公开的血脉相聚的节日,最终成就了一种回家的仪式。

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是我们所有结果的原因。对家的接纳,就是对自我的接纳。认不清自我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3

西方的节日,大都来自《圣经》故事,而中国的节日,多有民间传说。关于“年”,有这样一种说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茹毛饮血的时代,过年,是对平安的美好期许,是劫后余生的欢庆;

漫长的农耕时代,过年是农忙的间隙,抛下锄头挺起脊梁的休憩;

儒家文化的鼎盛时期,过年最隆重的意义莫过于祭祖,祈福佑,励后人。当然,还有“吃”,举一年之力,活几天人样;

等到我们的童年,似乎就只剩下吃了;

如今丰衣足食,“吃”,已难当其责。

也许我们的孩子,在成年以后,也会说,年味淡了,那个乘火车坐飞机,追赶着年的脚步奔向一个叫家的地方的童年不再了。

不是悲哀,是变化。

一个节日所传承的使命和形式一直在变化,而我们装了太多欲望又浮躁的心,对它的期待太多了。单薄的仪式,不足以支撑。

所幸,还有回家的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血脉情深,不负游子万水千山相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0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34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89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7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9评论 3 4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22评论 2 32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7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3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7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简舒悦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年年盼着长大。 最后一张压岁钱没来得及捂热,就被母亲收走了,嘴里还振振有词的说要...
    简舒悦阅读 2,764评论 15 51
  • 在超市买年货,哥哥来电话问我今年能否回家过年,我说老人和孩子都在身边,走不开的,他“哦”了一声,听得出淡淡的失落感...
    朱凤玲阅读 586评论 0 4
  • 挑灯夜战只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千辛万苦只为回家过年。这几日的霸王寒潮可真是冷煞了回家的人,然而天寒地冻也阻挡...
    作家云冗雾阅读 398评论 2 2
  • 距离回家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火车票已经销售一空。等到临近回家的那几天我卯足劲在网上疯狂抢购火车票,但直到回家的前一天...
    焕灭阅读 289评论 2 1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启示:开始...
    福玉达阅读 1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