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国产汽车空白的那个年代,他曾经这样对《中国企业家》的主编说 “所谓造车的“八旗子弟”这么多年始终搞不好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专家治厂,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的人在企业没有发言权”。
今天中国互联网新能源造车如火如荼,疯狂炒作的各种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都在对标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实际上的是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是在玩概念炒作,复制粘贴的套路。纷纷开始估值上市模式,最疯狂的莫过于身在美国的贾跃亭和他的乐视造车梦。
1995年,那时候市场上还没有深圳比亚迪,李书福的吉利汽车的身影。
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空白,国产汽车的先驱华晨系曾经风光无限,却又盛极而衰,他的命运转折和一个人捆绑在了一起,是那个年代汽车业的颠覆者和搅局者。
他是行业的破局者,信奉孙子兵法中的“知变则胜,守常则败”的名言。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这样评价他:仰融之惨烈,在于他气势凝聚之时,却被突然排挤出局,这就好比一位绝世高手,行棋过半,竟被强行勒令离场,其后继者哪怕只稍逊半分功力,恐怕也难以为继。何况那群人还各怀心思,不肯竭尽全力。
他意气风发写下“中华第一车”的书法告诉所有人,这是他的梦想。
他宣称:到2000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唯一敢向外国汽车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他把自己当成汽车行业的拯救者。
如果他学会妥协或许今天在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响当当当的名字-华晨系。
1仰融接手华晨
1991年,那个时候,沈阳金杯汽车厂的厂长是年近60岁的赵希友,他希望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融到资金 解救这个已经濒临解体的汽车厂,甚至跑到街上摆摊卖股票,一天卖出不到三万股,最后是一个南方的小伙子一口气买下剩余的4600万股。成为金杯的第一大股东。他的名字叫仰融。
他当时对这个老厂长说:我要让金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至于这笔用于购买金杯汽车股份的资金,至今都还是一个谜,就像他喜欢把自己的出生经历都包装的像一个谜题一样。
2华晨诞生
在高人指点下,他通过在百慕大成立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再联合信托和财务公司,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把金杯汽车的股份注入到华晨,筹备上市。
而后,他穿着军大衣出现在华尔街,扬言要把五星红旗插在这个地面上。说服了美林证券分析师帮他解决国外上市的问题。在美国市场开始对中国概念股感兴趣的时候,一家连年亏损,濒临解体的汽车厂,在两人的运作下,顺利通过美国上市审查。
1993年7月,华晨系驮着一个亏损的国企工厂登陆华尔街,成为中国概念第一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股,在华尔街引起轰动。成为一个象征性事件。后来也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3中华第一车的造梦之路
1995年开始, 仰融接管金杯客车管理权。在那个年代,红旗和上海牌两大国产汽车品牌,纷纷停产,外资车企疯狂攻城略地 仰融看到了一片空白的中国汽车市场机会,集合优质团队,开发出了海狮牌小客车,并逐步成为轻型客车市场第一汽车品牌。
面对着汽车市场的广阔前景,国内的制造商都没有勇气进入,与外资车企厮杀,而他看到了中国轿车市场需求会出现井喷的现象。提出要造出百分百产权的国产轿车。,他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打造了一条10万辆轿车的生产线。
1999年,华晨控股上海老牌上市公司申华实业,更名华晨集团,以此为资本平台,同年华晨中国在香港上市,华晨宣布斥资40亿,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轿车。
4 汽车业的五朵金花诞生
在仰融的操盘下,华晨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设立技术研究院。一方面联合知名外资车企共享开发市场。,先后与5家国际汽车公司合作。与宝马合作生产当时销量最好的三系和五系轿车,与通用合资生产雪佛兰卡车和SUV.接着三江雷诺的引进家用型经济轿车,收购沈阳航天三菱研发汽车发动机,与丰田合作开发适用的丰田经济型轿车,与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开发汽油发动机。
2000年,第一代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华晨汽车一举成名,仰融的造车梦激起了热血的13亿中国梦,华晨的高调赢得了业内的尊重。
65岁的江铃汽车董事长,汽车界元老说:他最佩服的是仰融。法国人考察华晨后说:世界革命从巴黎开始,中国汽车革命从你身上开始
5 华晨系的资本迷宫
2001年.华晨系市值高达246亿,已经形成了产融结合的体系,控股5家上市公司,各种关联公司上百家,拥有8条汽车生产线。10多家汽车整车和部件工厂,可与当时势头最猛的一汽大众争高下。华晨系希望实现汽车总产值达到80%的比例,在2010年实现150万辆产销,2000亿的营业收入,200亿的利润目标,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6 北上的辉煌,南下的转折
当时的华晨是沈阳最知名的企业,承载着辽宁沈阳市的“中国底特律之梦”沈阳市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华晨的发展,有求必应。
而慕马大案后,华晨的掌舵人仰融继续着他知变则胜,守常则败的信仰,为了解决第一代中华牌轿车存在的发动机匹配问题,想要收购外资车企来研发发动机项目。他看上了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罗浮,虽然近年一直亏损,品牌和技术实力都无可挑剔,通过合资控股的方式完成华晨汽车发动机升级迭代,并贴上中华的商标。
让一家百年的外资车企低头可不容易,基于中国市场的前景和可观的利润。最终以华晨以土地,厂房投入获取51%股份,罗浮投入技术设备,并获得华晨的一笔借款,完成工厂搬迁的所有成本
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并购整合的方式,收购国际汽车企业的首例,可以说是国产汽车的一次逆袭。李书福的吉利还属于后来者,这也是仰融在看准中国轿车市场即将井喷之际,做出的进攻策略,一旦成功,将改写中国汽车业的历史,实现它的中华第一车的梦想。
一切进展都在仰融的计算中,然而最终项目的选址选择了浙江宁波,这个有着完整汽车产业配套的海港,却成了华晨进击的滑铁卢,宁波政府非常乐意的批了地,还邀请华晨参与可产生百亿现金流的宁波跨海大桥的项目。
可是这一切在东北政府看来,这次南下建厂项目是华晨系的背叛。作为被重点扶持的汽车企业,承载地方的产业升级,希望华晨系把资产项目都放在北方也在情理之中。双方协商的结果是仰融坚持在宁波建厂。
2001年矛盾激化,北上的时候仰融设计了华晨系的资本迷宫,成就了华晨的辉煌,南下的时候又设计了产权清晰的“新华晨“来完成中华第一车的升级迭代,但是最终还是免不了被踢出华晨系,最后出逃美国,一直未归的结果。
保守的华晨
没有了仰融的华晨汽车开始由进击变为保守,没有继续在汽车界攻城略地,罗浮项目也以华晨赔偿上亿资金的结尾,仰融的四个得力部下作为职业经理人留守华晨却没有守住华晨的辉煌,纷纷套现离场。最终华晨这个中华第一车的品牌企业错过了随着而来的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爆发的机遇,渐渐被后来者赶上,其中就有曾因为说了“汽车不就是四个车轮加两张沙发”而被同行笑话的吉利汽车集团创始人李书福。
一个发展迅猛的企业离开了创始人就开始走下坡路。在今天的企业发展中也不是个例。
在今天互联网新能源造车运动里,我们也看到了出走美国的仰融的身影,不知道还会在汽车界擦起多大的火花。没有为华晨培养好接班人也是他的遗憾。
华晨与仰融的的那段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只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