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很容易被市面上的一些鸡汤类育儿知识误导,比如“不培养孩子这几个习惯,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3岁小孩儿,一定要培养的好习惯和防止的坏习惯”等等。但是作者在书中这节里主要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 好习惯是无法靠训练养成的。 换句话说,靠制定框架强制性的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好习惯,因为在培养这种习惯的过程中,在孩子们心里和潜意识中就种下了另一个空间。当孩子在被大人强制培养好习惯的同时,潜意识的那个空间里会同时滋生出补偿因为被强制而“失去”的一些自由和情绪。 而潜意识是会支配行为的。
作者在这一节主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
好习惯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充足的爱的滋养下自然呈现的。
所谓的 “人格” 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也就是说,如果母亲的内心是轻松自在的,那么不管是把饭菜端给孩子还是倒掉,都很好; 如果母亲压抑内心的怨恨,无论怎么做,孩子都会难受。
想起昨晚,我急急忙忙的接了孩子回家,然后一头扎在厨房里开始准备晚餐。等我满头大汗的终于把晚餐都准备好了之后,女儿缺坐在桌前说她不想吃饭。因为我吃完饭要去医院,本来内心就很着急。再加上生病导致精神状态不好。当女儿说了那句话之后,我压抑着内心要爆发的火气,对她面无表情的说:“不想吃的话,那就不吃了,你去玩儿吧。” 现在想来,虽然我表达的内容是给予她选择吃饭的自由。但是因为我说话的当时,内心压抑着怒火,所以口气也很冰冷。女儿看到我这么说,突然眼泪在眼眶打转着说:“妈妈,我吃饭。” 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很崩溃。我知道我的完美病又犯了。我也知道要接受我不是一个完美的父母,天下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每当我和女儿造成这样的局面的时候,我就对她充满了愧疚。担心我给她带来伤害。
看了这节内容后,我的感悟是: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内心没有波澜的母亲,接受自己,接受孩子。接受孩子的自由选择。在不失原则(犯法的行为和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行为)的情况下,让她自然成长吧。 做到这一点很难。不可能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但是如果家长抱着这种心态来对待孩子的话。那么孩子的自由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书中还提到:“因为秩序和所有美德一样,都是人类的本心,只要内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质自然会呈现。而且不会变成教条。“
若有充足的爱流动,孩子的好习惯也会自然呈现,无需训练。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自发,自然的选择。
比如合理要求经常被及时满足的孩子,心中对“得到”很有确定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恐惧,歇斯底里的要求立刻兑现。这样的孩子越长大,越能安然的等待合适时机,提出合理要求。 这一点我自认为做的很好。孩子的合理要求我们都会尽力满足。无法立刻满足的要求也会和她商讨一个合理的时间,或者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她的需求。 比如买玩具这件事上,女儿每次去了玩具店,都想要买。我们的条件是:你可以随意挑选你想要购买的物品,但是一次只能买一件。而且你要说3个购买的理由(为了训练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很适合,她会在玩具店里绕好几圈,然后慎重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的。接着我会引导她说出三个理由。比如她会说:我真的好想买这个,我想玩这个乐高,因为这是粉色的。这些理由她说完之后,我们就会很痛快的一起去结账,然后抱着玩具幸福的回家了。
父母无需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我反而会和女儿承认我的有些坏习惯,和一些不好的问题。比如我有时候会把东西随便放在别处。我会对女儿说,哎呀,妈妈这样做不好,不应该把东西随便放,下次我要注意,主动把物品放回原处。这种时候,女儿反而会像个小大人一样的说:”没关系,人都会那样的。下次不这样就行了。“
说完了好习惯,那么坏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比如那些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人,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正常生存。因为从小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又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他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退到了安全的网络世界不出来。 我想起来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的:“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喜欢玩游戏的原因都是因为大人们对孩子不关注,无法做到真正陪孩子玩耍,所以孩子无法从大人那里感受到爱和乐趣,只能通过电视和游戏里弥补内心需要乐趣的缺失了” 我发现其实陪孩子玩耍,没有规定一定要多么益智,多么笑声不断。只要是你陪伴他,融入他的世界,孩子的内心就会得到充分的满足。
道理本是维护感受而生的。我们的真实感受总是被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包裹着,干枯的活在头脑里,所以通过学习心理学,认识这些防御机制。最终目的是让感受自由流动。心理学道理是用来进行自我认识的。若拿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会本末倒置。最终,人是要学会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己,让真实的内心感受流动起来。
所以学科,道理都只是个说法,我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也要学会放下。真是勇敢的投入生活,让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