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室哭诉自己命苦,遇到了一个负心汉的女子,我们都很熟悉,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一个可爱的儿子,时不时还会在朋友圈秀个恩爱。可就在一个月以前,她发现了老公有了外遇,她也从此变得痛不欲生,痛苦不堪。事实上,老公已经有外遇很长时间了,只是她没有发现而已。
同样一个事实,为什么她前后的感受差异如此之大呢?其实她的老公对她的态度不曾改变过,在她没有感知到老公有外遇之前,她的老公依然是那个一心一意爱她的老公,她的生活依然是那个幸福的生活。没有感知到就等于说不存在,反过来说就是存在即被感知。
“存在即被感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把哲学论证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他将人对事物的感觉印象与事物本身看作是一回事,并从感觉印象推论到“存在就是被感知”,因而把被感知的观念与感知观念的心灵区分开来,并从中证明了精神实体的存在,而神是永恒的精神实体,即上帝。从哲学上讲,存在即是被感知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但从心理层面确实就是这样,不被感知的对于当事人来讲就是不存在的。就像咨询室中的求助者,她此刻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老公对她不好,而是老公有外遇这件事被她感知到了,如果不曾知道老公出轨,相信她会继续幸福着她的幸福。
存在即是被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