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练结束后,不到一个月便是农历新年——春节。
部队过春节,那活动安排地真叫一个满。初一团拜会,初二篮球赛,初三拔河比赛,初四扑克大赛,初五……,每天都是快乐时光!
快乐时光真是过得快,一晃就到了元宵节。过完元宵节,已是二月下旬。整个二月,我们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过节气氛中。
一进三月,班排的老兵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新兵下连的日子了。
为啥老兵们这么关心新兵下连呢?唉,说起来都是眼泪啊!
自去年12月连队老兵退伍后,各班排人员锐减,留下来的老兵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作为文书,我每每对着连队花名册排夜岗值班表的时候,总是感叹人员凋零今不如昔。
好在新兵连共同科目训练即将结束,新兵蛋子们马上便要下老兵排了。新兵下班排,老兵们可开心了,一者夜岗轮得少了,二来打扫卫生出公差又有了生力军。这就叫新兵下连,老兵过年!
吊诡的是,这新兵刚刚下连老兵们福还没享几天,旅部就传来命令:摩步三连代表63集团军前往内蒙古朱日和基地完成执勤任务。
后来才知道,这一去就是一年。三月出发,十一月归来,和去年山阴农场执勤何其相似!
只是这个朱日和基地又是个什么样的所在呢?
朱日和基地的全称是“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它是亚洲最大、也是最先进的陆空军军事训练基地,可与美国“国家训练中心”媲美,被誉为东方的“欧文堡”。
“朱日和”仨字儿是蒙语的译音,翻译成汉语是“心脏”的意思,即亚欧大陆的心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八百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策马扬鞭发起西征,之后横扫亚欧大陆如入无人之境。
再后来,清圣祖康熙帝御驾亲征讨伐准噶尔叛乱,亦曾于此处沙场点兵。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盛大阅兵式,习主席在现场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至此,中国历史上共有三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在朱日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检阅过部队。
朱日和的初建要追溯到1957年,当时解放军某部在这里组建了一个加强坦克师战术演习场。到了1994年,朱日和训练基地被中央军委列为军队“九五”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直到1997年,中央军委才再次决定把朱日和扩编成全军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如今的朱日和,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军事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与香港面积相当。这里地形复杂,沙漠、草原、山地、丘陵、沟壑等各种地形应有尽有,具备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
只是这一带的草原风光和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相径庭,或许是地质的原因,这儿的草皮生长得很不茂盛,甚至可以看到明显的沙石裸露,像是头发日渐稀少的中年男人的头顶。
如果让我用几个字来概括朱日和的话,我会想到这四个字:高、大、干、冷。
高,是指海拔高。
朱日和地处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200米。虽说这样的海拔高度还不至于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但对于像我这样长年生活在丘陵地带的南方人来说,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
比如基地执勤间隙遇上休整,跑早操的时候,M连忽然心血来潮让战士们比赛冲山头(其实是个大土包)。在高原上冲山头,一个来回下来便气喘如牛,明显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
大,是指风沙大。
说起沙尘暴,很多北方人闻之色变。如今随着沙尘暴的日渐南移,有些南方地区也开始见识到它的厉害了。
中国的沙尘暴有五大源头,分别来自于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其中有三大源头都在内蒙古,可见内蒙古风沙威力之大。
正所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干,是指气候干。
这一点不光是在朱日和,山西大同也是一样,整个北方多是干旱少雨的气候。南方则恰恰相反,雨水多,洪涝频繁。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要大费周章不计成本地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如果仅仅是雨水少导致灌溉缺水也就罢了,因为朱日和这里除了驻扎的军队之外,以牧民居多。牧民不种地,即便有种地的,也不会种水稻。
可是饮用水奇缺就是个严重问题了。偏偏此处又地处高原,打井成本太高,往往井深达几百米方能见水,普通人家打不起,只能依靠基地送水车每周送来一罐水。
冷,是指天气冷。
如果说来到山西大同当兵,大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天气刷新了我这个南方人对于冬天的认知,那么朱日和的极寒天气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朱日和的冬季比南方至少要长一个月,且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几度。在这里所有网上流行的对于极寒天气的想像都可以亲眼见证——
什么泼水成冰、洗完衣服能立住、室外舔一下铁器会被粘住、冻硬的布可以切香蕉……,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都是真的。
对于和我一样经历过98年呼西光缆施工的老兵们来说,早已领教过内蒙古的风沙,哦不,是领略过内蒙古的风光。倒是那些刚下连的新兵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他们以为离开营区去朱日和执勤,就意味着不用训练,少了折磨,多了自由。
哈哈,他们还真是不知道,前面等着自己的是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