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公冶长第五”的学习。本篇共计28章。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评论表达了孔子关于为人、处世、修养、从政,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仁德”是要“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不断克服自己的私欲和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是要终身修行的。本篇着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在第一章、第二章中,我们看到了孔子“慈爱的父亲”、“慈爱的老师”一面,其实,孔子的大多数弟子,对孔子又何尝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本篇形成的成语有:安老怀少 、 不耻下问、 不念旧恶、斐然成章、 瑚琏之器、
计过自讼 、 善与人交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朽木难雕、朽木不雕、朽木粪墙、喜怒无形色 、三思而后行、愚不可及、巧言令色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对公冶长说:“应该娶妻了,虽然曾经坐牢,但老师知道,那根本不是你的过错。”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感悟】
一、公冶长其人其事
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传说公冶长通鸟语,为此被冤枉关进监狱。
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路上听到很多鸟在奔走相告,说:“快去清溪吃死人肉啊!”不久,见到一个老妇人在路上哭,公冶长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儿子前几天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估计是凶多吉少了。”公冶长说:“刚才我听到鸟说,要去清溪吃死人肉,要不你去看看?”老夫人赶去清溪,果然看到她死去的儿子,回家以后就对村官如实禀报了这件事。村官便以杀人罪拘捕了公冶长,下入大狱。公冶长解释自己能听懂鸟语,可狱官根本不信在公冶长下狱第六十天的时候,听见有小鸟在监狱的墙头唱:“白莲河边,米车覆翻,收之不尽,往食勿延。”狱官派人去看,果有此事。又有一天,一只鸟儿在监狱的窗口上“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它对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齐人领兵侵我疆,沂水滨、沂山傍,当去御之莫彷徨。”公冶长立即要求见知府,知府随即报告国君。鲁王派奇兵突袭,将齐兵打得落花流水。鲁王大加赏赐,还欲封其为大夫,公冶长觉得因识鸟语而得利禄是羞耻,谢绝了国君的好意。于是便释放了公冶长。
二、孔子“以其子妻之”
孔子为什么会把女儿嫁给公冶长?
南北朝时代经学家皇侃,在《皇疏》引范宁的话:“公冶长行正获罪,罪非其罪,孔子以女妻之,将以大明衰世用刑之枉滥,劝将来实守正之人也”。 公冶长犯的不是真正的罪, 孔子把女儿嫁给他,是想公开证明“衰世用刑之枉滥”,因为要做孔家的女婿,如果品德不够资格,那是做不上的。这也是用行动,劝将来的执政之人、执法之人,不可以滥用刑法冤枉好人。
《周礼》上有“夷隶”一种官,往往是外族的奴隶担任,有的懂得鸟言,有的懂得兽言,他们执掌一些相关的职务。由此可知, 通达鸟兽语言,自古有之,就像我们现在讲的特异功能。
公冶长懂鸟语,表明他长年在山林里出没,很可能就是以打柴为生,后来做了孔子的弟子,孔子通过观察,觉得公冶长本质还好,在学问修养上,有更深的功夫,遭遇困逆还能够不怨不尤,涵养得很淡定。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从本章孔子对公冶长说:“你应该结婚了,然后把女儿嫁给了他”,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老师,非常负责任的父亲,他选婿的标准不是有财、有势,而是一个可以终身依靠的人。
公冶长运气不错,碰到这么一位好老师。孔子的女儿运气也不错,公冶长一生安分守己,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90章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